媒体报道广电总局要求央视等电视台屏蔽WTO、NPI、GDP、NBA等英文缩略语,要求一出,有一些媒体表示异议。《京华时报》甚至发表特约评论员秦宁的文章质疑这一要求的合理性,甚至暗示是有违民意的。但我个人是坚决支持的。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很多媒体把这些英文单词与英文缩略语大量使用的做法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在此习惯之下很多的企业甚至在设计产品名称与品牌名称的时候直接去选择使用英文词汇或者缩略语言,而不去发明与开发更为精当的中文表述方式与中文简称。轻点说,这是很多媒体的懒惰造成的,重点说,这恰恰是这类媒体忽略民意造成的,事实上今天我们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口连英文单词都不认识,更别说英文缩略语了;而且即使象CPI这样的词汇,虽然我们很多媒体的采编人员用得很得心应手,事实上大部分一般受众是姑且听之姑且看之,而并不明白其中真正的意思。我们一些媒体人员自己是大学里面一路考试出来的,也习惯了说话的时候夹枪带棒地说点英语,这只是一个可以理解但不是对于受众友善的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就很容易忘掉这并不是我们市井胡同里面的居民与乡村人民的语言表述与阅读方式。说话总得说明白,你说得别人都不知道你在说啥,那不是浪费媒体空间与各位感情么。要说违背民意,那恰恰不是现在的屏蔽之举,而是原来的滥搬外语之举。
其实问题不只是今天我们的媒体很愿意直接把英文拿来用,他们还习惯了把行政套话直接拿来用,把科技词汇直接拿来用,把专业表述直接拿来用,把法言法语直接拿来用,他们忘记了媒体不是把那些信息转来的二传手,而是把那些信息加工处理得更容易让平头百姓明白的中间媒体,否则这样的报道就只有少数人明白,就失去了大众媒体的意义。我想,今天坐在电视机前的工农群众与一般市民是欢迎用世贸组织代替WTO的,是欢迎用美国职业篮球赛代替NBA的,用物价上涨比率来代替CPI的。至于有人担心是不是很多产品与品牌中的英文单词表述法要变成累赘的长长表述,其实大可不必做这样杞人忧天的想法——U盘叫优盘不是很好么;IPOD你进入中国市场就取一个可爱的中文名字啊,比如爱瀑听音器,就象人家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一样取名啊;至于有些产品或者事物有复杂的正式名称,我们精悍的中文有的是比英文好的解决方案,比如获得性免疫系统缺乏症在中文中就是一个很精短的艾滋啊,H1N1病毒在中文里就是比英文发音更精短的甲流咯。所以自己活干的不到位,别拿语言开放与语言进化吓唬人,只有定了这样的屏蔽的规矩,我们有些做了媒体人的人才知道要尽点媒体的智力加工的本分,别老去当文字搬运工。我觉得光广电总局这么要求还不够,建议中宣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新闻出版署、国务院新闻办要求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中文网络正式报道内容中一并实施这样的屏蔽之举更好。
今日感慨:支持屏蔽英语缩略词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