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过热引发政策退出


    4月进入到最敏感时期。3月份和1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在10号左右出炉。而目前许多数据已经拿到了相关部门的手中。一直以数据为指引的政策调整将在近日开始启动,这个时期将是年初以来的政策密集期。

    从目前许多机构对经济数据的预测来看,CPI将比2月有所回落,预测值在2.4%左右。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近期国际经济数据整体偏暖的时期,出现了连续上涨,这对未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预计未来PPI继续拉动CPI上升趋势基本可以确立。因此对管理通胀的政策不得不防。短期来看,央行的政策手段主要以流动性收缩和提高存准金率,以及房产,落后过剩产能的信贷管理为主。但利率的手段还不会急于使用,还要继续观察美联储何时调整利率,以避免热钱流入的冲击。因此未来的流动性收缩的趋势将继续加大。

    而GDP的数据被机构从9.5%的预测调高至11%-12%。这样的两位数增长已经是2年多以来第一次出现。对于今年的经济总体导向看,国家并不追求GDP的一味增长,而是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而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只能理解为最佳的结构调整的打压政策出台的时机。目前两位数的增长,许多人都理解为经济回升稳固的信号,二次探底的风险降低,而笔者却不这么理解。实际上其中有一定的同比翘尾因素,以及局部经济过热因素导致。从目前的经济结构看,可持续发展并不稳固,资源价格随着海外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国内资源价格体系还没有进行彻底改革,而出口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考验,房产价格不断上涨,给经济留下巨大隐患。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行业以及新兴行业的增长贡献还远没有完成。目前的经济上涨还只是在原有的经济模式下运行,输入型通胀,资产价格泡沫依然存在,内需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家制定的项目建设,而非消费力增长。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在GDP出现过热阶段,是一个最佳的政策落实期。因此,国家对9行业进行落后产能淘汰的政策得以落实。而未来的一系列的政策,如资源价格体系调整,房地产行业调整政策全面启动。

    从海外的状况来看,世界各国都到了09年报数据出炉的时期,同时各国行长都忙于开会讨论未来的银根政策调整方向。收紧信号已经在许多国家开始显现。奥洲已经出现了第6次的升息政策,欧美的汇率对抗也明显加巨,多空力量都在欧元区货币展开。欧元的走势对未来欧式危机是否会出现尤为敏感。欧洲是否度过主权债危机还需要更长的观察期。国际货币的改革仍是世界经济摆脱汇率战最核心的问题。

    未来市场将会从房产股,9大落后产能淘汰等方面进行调整。这些行业对金融业的坏帐风险也是制约金融股走强的重要因素。而能源和资源的价格体系调整也会进入到关键时期,这些行业中的兼并重组,价值重估也将展开。一系列的政策退出信号,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未来预期。因此投资者应尽量防范政策打压行业的做空风险。选择政策鼓励的行业和人民币升值主线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