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讨论铺天盖地,可以说是全民口诛笔伐。自新华社3月28日开始播发聚焦高房价的“新华时评”以来,中央媒体连续14天炮轰高房价、高地价,以及追问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而以著名的做空大师查诺斯(James Chanos)为代表的一些国际对冲基金也发表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将破灭的言论。最近网上更传出一张中国楼市“崩盘时间表”,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房地产市场走势,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在2011年崩盘。
毋庸置疑,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出现了严重泡沫,工薪阶层基本已无购买能力,房地产已成为投机、投资客的乐园。“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半数以上的高端物业由全国、全世界的富人购买。
正是这种强大的需求动力,再加上有限的供给,使得房价越打压越上涨,成为“脱缰野马”。影响需求的包括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城镇化、婚龄人口的增加、收人的提高等属于长期因素,决定需求的短期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供应。去年为何股市、楼市都吃了兴奋剂?原因很简单,天量的货币投放、低廉的借贷成本驱使资金疯狂流向虚拟经济领域。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27.7%,同年名义GDP仅增长6.7%。货币超发对购房需求的影响还有另一渠道,那就是通胀预期。发了这么多纸钞,通胀哪有不来之理。百姓为防储蓄贬值,纷纷购买实物资产。能买到的实物资产除了黄金,就是房子。另外,从经济学上讲,资产的持有成本高低与投资与投机的活跃性是高度相关的。中国目前的房屋持有成本几乎为零,更助长了投机气焰。
而从供给来看,18亿亩的耕地红线已为土地供应封顶,而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收入,形成高度寡头垄断的土地买卖市场,并极易滋生官商勾结谋取非法暴利的毒瘤。面粉贵过面包在一线城市已成常态。这种局面不改,房价怎么可能控制的住?
解决中国房地产泡沫问题确实需要管理者拿出良知和勇气,敢于与利益集团划清界限,真正从民生出发,一方面加大土地和廉租房保障房的供应,严打土地腐败,改革土地出让制度,解决地方财政来源单一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各种税收、金融政策增加投机、投资成本,严打投机炒作。
历史告诉我们,在投机性泡沫发生时,价格往往会出现突然攀升,价格的攀升趋势可能会使市场产生进一步价格上升的预期,并且吸引新的买主,形成自我实现的正反馈过程。当价格泡沫一旦被市场发现,就会产生和原来相反的预期,出现使市场价格回归理论价格的市场力,价格可能迅速而急剧地下降,导致泡沫的破灭。任何泡沫最终都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中国房地产也不会例外。我们希望国家能采取果断措施,抑制泡沫的非理性膨胀,把潜在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