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要钱了”前些日子晚饭时偶尔一瞥电视屏幕,刚好看到刘仪伟貌似萎祟的最后一句广告词(很有点“谁用谁知道”的感觉),因为没有注意到广告前几秒的具体内容,所以一时有点困惑:因为“再也不要钱了”的中文意思不仅是免费,而且很像是永久免费的意思。究竟是哪家企业会疯到上央视推一个免费的产品?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360杀毒软件。
其实360从诞生至今就没有收过钱,这在以共享为公共意识的菜鸟社群倒也不算新鲜,反正这世界上总会有些人愿意写了软件让人“共享”。应该说360杀毒软件之前在草根中的声誉还行,是不想付费者的首选。但是作为免费软件,它总是在使用者心目中或多或少有一种“业余”的感觉,人有时就是有点贱:总觉得好货不便宜,更何况免费的哪?只有收钱的才是专业的(其实收钱的软件至少在收你钱的方式上一定是很专业的,那个密码验证绝对是一点都不会含糊的)。今天360这样一个免费的杀毒软件要在央视砸钱来召告天下有这么一件大好事,难道只是为了营造“专业”一点的气氛吗?
无论其初衷如何,这个广告一经播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在怀疑周鸿祎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要如此上央视“寻死”?他是想用免费迅速占领国内杀毒市场的最大份额?想击垮其它收费的杀毒软件供应商?或是想在成功后捆绑销售其它收费项目?还是真的因为周鸿祎看穿了“红尘”,认定免费是一种发展趋势,想当中国网络“慈善”杀毒捐助(免费)第一人?白送不算,还要做央视广告来告诉你“永久免费”?虽然割肉赢取今天的份额是为了赚明天的钱,但人家明明说了永远免费啊???
众所周知,杀毒软件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有不少杀毒软件品牌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这其中有国产的江民,也有闯进来一不小心杀了中文系统的美国诺顿。不过剩下的瑞星、金山以及卡巴斯基等知名杀毒品牌仍然前赴后继地一路冲杀了过来,在它们的引领下,消费者似乎也开始慢慢接受了杀毒要付费这一观念,说到底人家收了钱财还是为你消灾的(反正是每出一个新病毒,都帮你更新一次杀毒能力。我们大凡也不会多问这么多病毒究竟是哪里冒出来的,也从来没有哪个好事的外媒记者会去留意一下交大这种地方、、、)。不过正当剩下的这几个行业领头羊渐渐形成默契(在收费标准上开始均衡并趋于一致时),却想不到360杀毒这个免费“业余选手”忽然从半路杀将出来,要做一个彻底的搅局者,它究竟又图个啥呢?
这世上怕就怕“免费”二字,360此番祭出免费杀毒,还要杀了收费“杀毒”软件的饭碗(可谓“杀杀毒”),这一招无疑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虽然收费的杀毒产品依然会依势抗争(尤其会选择盘踞在企业用户这片市场:这里通常是价格不敏感,而对效果尤其是内部信息安全性非常敏感的地方),但总的来说“杀毒收费”的模式肯定将面临重大考验,搞不好这也许就是杀毒收费商业模式终结的开始。免费的360杀毒软件不仅有望提升市场份额(央视平台的广告应该对其专业性与美誉度会有进一步推动作用),而且应该能以不同的商业盈利模式来发掘全新的赢利机会。
免费怎么赢利?应该有不少人会问这个问题,我敢说中国绝大多数问这个问题的人都会在脑子中闪过“是否有靠广告赢利的可能”,也许是他们终于意识到“靠广告”这个词在中国的今天已经早已被人说烂、做烂了,才想来想去没有想出周鸿祎究竟要靠什么来赢利。我本人不是360杀毒的顾问,也不是其投资者,我也无法知道他心里真的在打什么算盘。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免费的360杀毒只要有足够的市场份额,那它就能比单纯卖杀毒软件有更大的新赢利空间。这里只要举一个例子,你就能看到360杀毒正坐在一座怎样的金矿上:
欢迎来到信息2.0时代,当广告在中国已经被说烂、做烂的今天,有关消费者行为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很可能成为未来一个新的赢利增长点。消费者行为数据监测与研究在国外是与广告几乎同时出现的一项营销常规,美国的TruMedia与法国Quividi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户外广告监测系统,在实体世界采集并统计所有户外广告被观看的数据;而在网络方面,Google能够提供全面的网络用户搜索数据分析。中国在近三十年从一个几乎没有广告的国度一下子变成了全球广告密度最高的国度(今天即使你坐在马桶上也能“欣赏”着广告达人们的无尽创意而浮想联翩),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同时引进数据监测与研究(就像我们读书时数理化很好,长大后却不太去用它),以至于当我们今天浮生在这一片广告的红海中,却无法回答“这个广告到底有没有人看?”“多少人看?”“谁在看?”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
不过虽然在实体世界的数据监测与分析领域我们还处于1.0的阶段(靠人工问卷等原始采集方式-见识过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率调研与问卷吗?),不过在虚拟世界中已经有数家国内的企业悄然介入。曾几何时,你是否有过因下载了某个带插件的“免费软件”而被小病毒非法霸占了你浏览器主页的记忆?你从此之后每次打开总是先看到一个特别的页面,上面有几乎所有主流门户网站的按钮,它看似很有帮助,似乎你可以从这里去任何地方。为什么有人花这么大心思把这么一个“友好、有用”的东西偷偷地硬加给你?说穿了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统计你的上网习惯,当这个小小的病毒流窜进千家万户时,这样的统计数字便有了巨大商业价值,有商家就会出高价来买这种数据。这些新兴的网络行为数据研究企业,正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异军突起,通过成千上万个“隐形工蜂”(小病毒)的辛勤耕耘,在短短几年内就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领先企业当属艾瑞iResearch,它的网站被称为“中国新经济门户”。
如果说中国现有的网络使用行为数据有不少来源于这批游走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小病毒,那免费杀毒软件很可能就是你主动邀请来家中常驻的“病毒的师傅”。看到“免费”的金矿了吗?它根本不需要靠日后捆绑销售你任何东西来赢利,这只免费来你家抓老鼠的猫在为你工作的同时兴许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它的创造者(那个定期为你更新的地方)或许正在定期获取有价值的网络与电脑使用行为数据与信息。
不过你大可不必太担心自己的隐私,你绝不会正在兴头上就有警察叔叔来敲门。消费者行为数据与信息分析是一种靠群体才能产生价值的研究(它的关注点不在于个人),而是需要足够的量(免费不是催化剂吗?)才能对网民的行为研究产生有意义的报告。可以说即使真的采集了你的网络使用行为数据应该也不会贴上你的名字,你的数据只有与其它数据汇总后才能做有意义的分析。考虑到赠送的免费杀毒功能,你顶多也只是做了一次对自己有益无害的交易。这就是为什么我还称此为“免费的阳谋”(而不是阴谋)。当然,我只是看到了免费的阳谋是有其巨大赢利空间(商业模式)的,至于周鸿祎是否真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网络行为调研数据这块大蛋糕上,是否会再做个央视广告称“我们也永远不采集你的使用行为数据”,这一切我们目前都还不得而知。
从市场的角度说,杀毒这一需求已经在之前各个杀毒软件(包括收费和免费)推波助澜下成为今天绝大多数电脑的一种必备,至今还在裸奔的应该已经不多,之前360在免费的市场份额中已经不小,尤其是现在有央视公信力并大力推动的360免费选择,很有可能在杀毒这个行业导致重大的市场格局变化,360至少会在民用以及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中得到不少市场份额,在电脑用户中的市场份额应该有望超出收费杀毒的对手,有些收费杀毒的可能就此被杀,而退出市场、、、
当360接近甚至超出半壁江山时,搜索门户的集中度就会不如它,因为你可能用百度,也可能用搜狗、搜狐、、、找海外资料时还会用谷歌或Bing(除非中国政府封它,它自己撤不出去的,www.google.com会一直存在并且可以用),但搜索门户能统计的也只是你上网在搜寻什么,它没法统计你打开过多少次Word,做过几个PPT,等等,这样细化的统计功能,这些统计必须由一个装在你电脑中的软件来完成。而杀毒软件(无论是收费还是免费的)作为一个在你电脑中的软件,完全做得到这些,它会不会做那是另一回事。
我们也同样无法保证收费的杀毒软件不收集数据,或许收费软件今后退守的最后一个死角就是宣称:“我们绝对不采集你的数据”,这一点或许会对一些个人隐私高度敏感的个人或对企业信息安全高度重视的大型企业有吸引力,因此收费杀毒应该不会被免费的完全赶尽杀绝,它有它自己生存的空间,不过估计想既收费又靠数据赢利的赚二份钱机会已经被360打破了。
对于多数用户来说,正如我上面已经说了:即使360会做这种统计,其实这种统计对个人隐私并没有什么影响,这种统计需要大量使用者的数据才能形成价值,我本人觉得我们既然能免费用到360提供的这个杀毒功能,即使做点于人有利,于己无害的贡献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大家心里明白,这世上还没有免费的午餐,360也不会是。360目前告诉你的是:再也不要钱了。而它引证的理由只是一个“网络免费是大趋势”、、、这样一种“王顾左右而言他”,也许希望世人不要去多想,给人一种这世上还有免费午餐的错觉,而当这种错觉被央视广告进一步放大之后,你的直觉告诉你:也许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我只想告诉你的只是:你的直觉应该没错。
市场信息数据统计在国外是一种常规,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完全有可能将一台电脑归类到娱乐为主(如果你整天在上面打游戏、聊天的),商务为主(若打开PPT、Excel的频率超过一定数量的),等等等等,虽然不会是100%精准,但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要是定向投放广告,完全可以做到比任何百度或其它搜索引擎准得多。而市场信息与数据的统计分析,目前国内尚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从来没有去想过信息统计分析这块大蛋糕(新赢利模式),更不要说去尝试做了。我们的思维格局还停留在数年前江南春为我们勾画的那个靠广告赢利的广告1.0时代,应该说江南春进入了一个蓝海,而当今天中国的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广告密度最高的地方时,如果你坐在马桶上看到别人放的广告,还在梦想靠放广告赢利的话,那你就是往红(火)海里跳了。
那么再让我们把眼光放开一些,从地球是平的角度看一下:会接受一个好的杀毒软件的,不仅在中国有,海外也有的是。而病毒是没有国籍,来拜访你时也是不需要护照的,数年前一支熊猫烧的香不是照样烧到了海外吗?要是做数据分析,通过IP地址就能区分出国家和城市,所以还能进行数据细分,因此这种免费软件只要有理由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那在海外也同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与赢利空间。
之所以是杀毒软件,正因为它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必须,是与浏览器安装数最接近的一种软件,而别的软件,那些放在网上等你去下载的各类免费、共享软件,都没有能力成为一种必须或必备。不知大家注意到了吗?我们今天很多人都在用的搜狗拼音已经可以向我们每次播报新闻了、、、它在用中文人群中的市场集中度一定不低,这不也是一个可以达成新盈利模式的“免费的阳谋”吗?所以说至少现在还没有免费的午餐,今后会不会有别的免费午餐,我们可以再拭目以待。
你也许会说杀毒的选择已经很多,包括付费与免费的,谁都成不了规模产生高价值的统计数据。对的,这就是为什么要造成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使数据统计分析的价值大大提升)就得用最有力的举措来推动,还有比免费更强有力的推动力吗?其实从全球的眼光看,要是哪一天360这样的免费软件上CNN做个广告宣传免费,我们也不用太惊讶。国外的“免费的阳谋”会不会是360?不管是不是360,还是哪一天瑞星或金山也想通了,我衷心希望是我们中国的企业,这就是我们的国际化:在信息科技上,我们不能老是跟着别人爬(一个谷歌就能弄得我们倍感被动,更不用说我们在TD-SCDMA这种砸下真金白银的挣扎了),中国也有领跑能力!让我们也在全球范围内也制定一次新的游戏规则,难道不好吗?
聊的太远了,说点近期的:有一点可以肯定,靠付费杀毒模式的软件品牌一定不会就此听任360杀毒用央视广告将免费进行到底,病毒师傅间明枪暗箭的恶战即将拉开序幕、、、什么是高效杀毒能力?那就是对新病毒(常常来历不明)的截杀能力。这个世界也真的就这么奇怪:我们会对用央视广告推一个免费杀毒软件感到惊讶,却对全世界会有这么多孜孜不倦创造并释放“免费”病毒的“雷锋”黑客们从来没有半点杂念?我怎么就总是忍不住会去想短讯枪手与移动行业间天衣无缝的合作哪(逢年过节我们还总是乐此不彼地帮着推波助澜)?
Anyway,同志们,千万别再装“无忌”了,假如你今天还在裸奔,不管选付费还是免费的,趁早装一个吧!传说中那场“毒、杀毒、杀杀毒”的武林大会即将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