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论”是执政理念的新跨越
——学习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
一、何谓尊严?在2月12日(农历腊月29号)中央领导人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又作了强调并补讲了一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何谓尊严?在大部分的字典里,尊严一般都是指地位或身份还有威严的高贵。牛津字典解释是自身行为的自重而取得的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尊严的含义是什么?温家宝总理2月27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就是我讲的尊严的含义。
二、“尊严论”的意义。“尊严论”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具有深远意义。我个人认为,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特理论的新发展。“尊严论”掷地有声,温暖人心,它如同一股春风拂过中华大地,它如同一声春雷响彻在华夏天空。这让人想起了《东方红》这首歌曲中的一句歌词“他为人民谋幸福”,又让人们想起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幸福,一切为了人民的福祉而奋斗。“尊严论”既是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和谐社会的体现。
二是执政理念的新跨越。“尊严论”把民生问题提高到幸福与尊严的层次,显示执政者执政理念的一个新的跨越。正如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在凤凰台访谈节目中说,温家宝有关人的幸福与尊严的讲话是中国高层在国家发展的最高思想和理念方面发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对政府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不仅是追求GDP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还要做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转移。“尊严论”可以成为政府和官员关注民生为人民服务的指南,可以成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前进动力。因为,要谋求民众“尊严”实现的最大化,离不开政府和官员的尽职尽责。而政府和官员是社会资源的支配者。要化解这些矛盾,就需要政府不断地改革创新,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三是国民觉醒的新思想。“尊严论”最重大的意义是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把一个现在解释混乱社会问题解释通了,并且通过它建立了一个新的评价社会的标准,那就是“人活的有没有尊严”。这综合评价方法超越用财产、贫富、贵贱等单一概念的评价方法。“尊严论”有广泛的意义,本质上是一种对共同富裕的诉求,对平等的诉求。它涉及到对“人穷不能怨社会”、“无可奈何”、“听天由命”、“我命由我不由天”等杂乱的社会思维的反驳。“尊严论”的提出,让受压到不公正待遇的人群有了合理的理论,能够提出能被社会承认的诉求。比如,以杨元元为代表的80后大学生,通过努力无法得到能养家糊口的生活时,能够向社会提出诉求,而不是想不明白,进而屈辱的逝去;而以中国工人为代表的新生代血汗劳工可以用“活的没有尊严”向社会提出抗议,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以海澡为代表的中产阶级房奴、卡奴可以以“活的没有尊严”为由向高房价和高税收提出抗议。总之,“尊严论”一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物质力量。
三、为“尊严”而奋斗。对“尊严论”和如何实现尊严,网上评论如潮,提出了不少的真知灼见。我个人认为:
首先要从自我做起。有网友提出:“尊严是靠努力和争取的,靠施舍不会有尊严。”这我非常赞同,就是要人人为尊严而奋斗。尊严从何而来?人是万物之灵,是最早的中国文化中人的尊严来源。人是万物的价值评判者,是万物的意义判断者,是高级生命的体验者。所以人就是生命现象中最高级的,有爱心,有同情心的,有保护其他生命的义务的高级生命。人的尊严的前提是人的责任。人完成了作为人的这些义务,就有生命的尊严。不能完成生命义务的人不配享受尊严。所以,尊严包括了许多的汗水,许多的牺牲。在献身之后,生命才有尊严;在劳动之后,生命才有尊严。否则,尊严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这就要求,我们要人人讲责任,从自我做起,为尊严而奋斗。
其次要从现在做起。有的网友说:“更加有尊严”离我们太远了,还是先从让我们有“起码的尊严”做起来吧!什么是“起码的尊严”?我的理解,对于老百姓来说,春运时候不必为一张火车票起五更睡半夜,不必被迫去买黄牛票,是尊严;努力工作有回报,有希望得到房子,是尊严;不被欺负,不被强行赶出家园,是尊严;多年默默耕耘的乡村教师得到承认与支持,是尊严……“更加有尊严”,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正因为离我们太远,所以要为之奋斗。奋斗,当然要从有“起码的尊严”做起,就是要从目前做起。政府为什么要在这个进修提出“尊严论”?因为2009年社会矛盾激化,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高房价从官员买不起房,从蜗居到蚁族,从钉子户暴力抗暴力拆迁到自焚抗暴力拆迁,从邓玉娇自卫抗襁褓到孙中界自残证清白抗钓鱼,从杨佳袭击上海警局血案到东莞双刀客双刀指向社会再到犀利哥用眼神秒杀路人到杨元元30岁还没实现想要的生活而屈辱的自杀。当社会上80%的人群以及各个阶层,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美好生活,都过的很痛苦很没尊严时,理所当然的能被政府看到,这也是今年政府提出尊严论的原因。既如此,落实“尊严论”就要着手眼目前做起。
第三要从关键做起。落实“尊严论”,民生问题尤为关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种执政理念传递出政府执政目标的信心。只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尊重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人民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总之,各级政府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像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民众的尊严实现才有更多保障。
第四要从基础做起。民众的尊严也包括更多方面。如参与政府重大决策,监督政府行为,批评政府和官员等。同时,“幸福与尊严”还是建立在平等、公正、公开、民主、法治等基础之上的。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抓好这个“基础”——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实现已经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真正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让人民真正享受到宪法赋予的各项公民权利,注意并尊重民众的政治诉求,提高民众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度,使广大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更大的发言权。也就是说,要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增强民众公民意识的思想,尽快落到实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前,特别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使政府真正成为清正廉洁的政府。
第五要从防范做起。落实“尊严论”,要防治产生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民生与民权脱节的倾向。既要突出抓好民生这个根本,也要抓好民权这个基础。人口,人口,就是解决满足人的口的需求问题,即是一要“吃饭”——民生问题;二要“说话”——民权问题。一种是超现实的“尊严”倾向。从长远看,“尊严”有一个核心问题,即是民主自由问题。“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观点。自由发展,是最大的尊严,这是必须承认的。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仗一仗地打,超现实、阶段的民主与自由不利于落实“尊严论”反而会对其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