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指向何处?—建议改为痛苦指数


幸福指数指向何处?—建议改为痛苦指数


宋公明


前记:


这是2006年写的帖子。因为看到今天强国论坛天花板上有《调查称中国最发达地区幸福指数最低》的报导,因此把这个旧帖又找了出来,其中提出与其统计幸福指数,还不如统计痛苦指数来得实在。现将此帖作为提案,建议把百姓共同为之苦恼痛苦的事项,如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加以归类,作为痛苦指数加以统计,并组织人民去加以克服,让人民在与困难和痛苦的奋斗中得到幸福和快乐,而不要搞虚幻的泡沫的幸福指数。一人向禺,满坐为之不欢。作为一个社会,不能只看有多少人幸福,更要看有多少人有痛苦,要以解除他人的痛苦为快乐,而不能把一部分人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2010-2-5


幸福指数指向何处?


国家统计局要把幸福指数列入统计指标了。咋一听说,一股幸福的暖流油然而生,好似一脚踩下了油门,那幸福指数眼看着就要升到了满点。


哇噻,好好幸福耶!国家统计局万岁!


不过接下来,幸福的感觉似乎在一点一点离去,又听到老婆在喊:死鬼,拿钱来,明天小孩学校要交费了!这下子好像彻底松开了油门,那幸福指数呼的一下就降到零点了。


想来想去,这幸福完全是个人主观感受,实在不知道统计局怎样来统计?难道这里面有极其高深的学问?


其实幸福就是满足。一个在沙漠中渴得要死的人,能喝到一杯水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这杯水比一座金山还要宝贵。而对于一个酒足饭饱的人,一杯水就能让他感到满足了吗?所以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是不同的。


是不是酒足饭饱的人就很幸福呢?不一定。因为他可能又有了新的要求,也就是新的不满足。比如他又想,如果能有一间房子住就好了;有了房子,又想如果再有一个美女做老婆就好了,如此下去,最后就要当皇帝了。所谓欲无止境,鸿欲难填是也。这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如果只有当皇帝才算幸福,那么这天下岂不是只有一个人幸福,其他人都不幸福了?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满足,那么幸福指数岂不是永远低于零吗?


当然,人的追求各有不同,不可能人人都想当皇帝。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者常乐”。就是说知道满足就能幸福。


社会大体上给不同地位的人以不同的满足标准。也就是说,某种人达到某种标准你就该满足了。比如日前那个引起轩然大波的广告:“厅局级的享受”,就是说如果抽一百元一包的香烟,就能达到厅局级的享受。如果以此为幸福指数的满点,那么抽五十元一包香烟的,幸福指数就只的50%;如果抽五元一包的,那么幸福指数就剩下5%了。又比如精英们说北京的小康标准是一家有两套住房。如果以此为幸福指数的满点,那么只有一套住房的就只有50%,没有住房的幸福指数就只能为零了。不过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有两套住房的是用贷款购卖的,每月还款非常吃力,整个是一个房奴,那么幸福指数就要大打折扣了。如果不幸资不抵债,房子要被拍卖,那幸福指数可就要变成负数了。又如那个会用MBA管理情妇的书记,他有七个情妇,如果以此为幸福指数的满点,那么只有一个情妇的指数就只的七分之一了。不过这位书记被抓了以后,情妇一个也没有了,幸福指数也就下降为负数了。


所以想来想去,不知道这幸福指数怎么才能确定,如何才能统计出来。


俗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幸福必然有痛苦。所以与其统计幸福指数,还不如统计痛苦指数来得实在。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不可以把下岗失业找不到工作设为痛苦指数的一成,把上不起学设为二成,把看不起病设为三成,把收入低于贫困线设为四成,以此类推,把困扰我们的各种困难都设为痛苦指数,我们一项一项地加以克服,在克服困难中不也能得到快乐和幸福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有的人就是要以斗争为幸福,以追求为幸福,而且追得到不如追不到更刺激。毛泽东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一生都在奋斗,乐此不疲。电影《红岩》里的许云峰说,能为党牺牲,为人民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感到无上的光荣和骄傲!有首流行歌曲是这样唱的:幸福在哪里?让我告诉你,啦啦啦啦,就在劳动的汗水里。


流血牺牲咱们是赶不上了,如果幸福是在劳动的汗水里,那么流的汗越多是不是幸福指数越高呢?如果是这样,把各人流的汗称一下不就能得出幸福指数了吗?不过看看整天流着大汗的农民工,好像又不大像。


在下现在已经不大干体力活了,经常在键盘上敲打一点文字出来贴到网上去。当文章贴出来了,似乎也会有点幸福的感觉,如果文章被加了星,那幸福感似乎又多了点,如果文章上了主页,那幸福指数就要上升到满点了。可惜,这种时候并不多见,而有时帖子贴上去后又被删除了,那感觉简直坏透了。老婆又在喊:死鬼,拿钱来呀!什么幸福指数,去他*的!唉,想来这辈子幸福指数恐怕到不了正数了。


列位看官,您的幸福指数指向哪里?


2006-09-15

 

  

 

谈幸福(相声)

 

甲: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叫“幸福像花儿一样”;

乙:那是说幸福很美丽。

 

甲:有一部老电影,片名就叫“幸福”;

乙:不错,那是著名电演员韩非演的,说的是幸福要靠辛勤劳动才能获得。

 

甲:还一部老电影,里边有个插曲非常好听;

乙:在这儿您给大伙儿唱唱?

 

甲:(唱):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乙:唱得不错,这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青人”中的插曲,说的是要幸福得下苦功啊!

 

甲:听说您日子过得不错,挺幸福的?

乙:马马虎虎,还过得去。

 

甲:那我问问您,您今天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乙:啊,这个,我哪知道幸福指数是多少哇!

 

甲:睢您这人怎么这样?现在人家国家统计局要统计幸福指数,您倒好,您说不知道,叫人家统计局怎么统计呀?您这不是成心吗?

乙:哎,等会,那我也问问您,您知道您今儿的幸福指数是多少吗?

 

甲:当然啦,我当然知道啦,这怎么会不知道呢?

乙:那您的指数是多少?

 

甲:一千七百八呀!

乙:怎么是一千七百八呢?

 

甲:是呀。昨儿才一千七百五呢。今儿一下子上来了,看样子要进牛市了,咱的好日子要来罗!

乙:噢,股票指数哇?

 

甲:是呀,我是股民呀,咱们的心情是随着股市起落而波动,幸福指数随着股指的上下而升降呀;

乙:这倒也是,不过咱不是股民,那幸福指数怎么测定呢?

 

甲:您死心眼儿啊?您随我不就得了?

乙:我干嘛随你呀?

 

甲:咱俩是搭档啊,咱俩是哥们啊,我高兴你不也跟着高兴吗?

乙:这都不像话!不行,咱俩不是一码子事,您今儿高兴,我今儿特不高兴,心里正窝着火呢!

 

甲:您今儿怎么啦?

乙:别提了,早上刚出门,让一个人给撞了一跟斗。那人招呼也不打,一下子跑得没影了,您说窝火不窝火?

 

甲:嗨,就这么点事儿,值得吗?您就当给自己的儿子撞了,不就完了?

乙:噢,我是那啊Q啊?

 

甲:阿Q怎么了?阿Q怎么了?阿Q就不能快乐幸福吗?人家阿Q日子是过得苦点,可是不也照样做梦娶媳妇吗?

乙:那也叫幸福呀?

 

甲:那不叫幸福叫什么?您知道什么叫幸福吗?您知道幸福的定义吗?

乙:还真没研究过,您知道什么叫幸福吗?

 

甲:要不说学问比你高呢?我当然知道啦,告诉你吧,一位名人说过,幸福就是满足。

乙:能给解释一下吗?

 

甲:这人他都有愿望吧?有愿望都想实现吧?愿望实现了,他不就满足了吗?一满足不就幸福了吗?

乙:能举个例子吗?

 

甲:给您打个比方吧。比如说,在茫茫大沙漠里,有一个人快要渴死了,您说他这时最大愿望是什么?

乙:要我说嘛,是想发财。

 

甲:这人掉钱眼里去了!都什么时候了还想发财?好吧,给他座金山,他能满足吗?

乙:好是好,可是恐怕对他没用。

 

甲:怎么呢?

乙:他渴死了。

 

甲:是啊,那种时候就不能想发财了!

乙:那给他个美女吧,他还没娶媳妇呢。

 

甲:噍这人到这时候了还色胆包天呢。好吧,就给他个美女,他就幸福了?

乙:那太好了,美女过来,先亲个嘴吧。哎哟,不行,

 

甲:又怎么啦?

乙:他还不得渴死吗?

 

甲:是呀,美女也不能要。

乙:那要不咱俩给他说段相声,让他乐一乐,他就幸福了。

 

甲:好么,他在那儿渴得要死,咱俩给他说段相声,他听着听着嘴一张,

乙:乐了?

 

甲:死了。

乙:那您说他最大愿望是什么?

 

甲: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渴一大碗水。

乙:不错,有一碗清水就成。

 

甲:干嘛清水呀?就是一盆洗脚水,他也得喝了!一边喝还一边说呢:啊,太舒服了,太幸福了!

乙:人到这时特容易满足。

 

甲:您瞧是不是,满足就是幸福吧?

乙:那阿Q也有满足的时候?

 

甲:那当然啦。你身上长过虱子吗?

乙:没有,不讲卫生才长那玩意。

 

甲:那你就不知道捉虱子的享受啦。

乙:那也叫享受?

 

甲:那当然啦,在太阳根底下,把棉衣脱下来,翻开衣服找虱子,哟,找到一大个的,放在嘴里用力一咬,嘎嘣一声,别提多带劲了。

乙:这怎么叫享受呢?

 

甲:这你就不懂了,这里面有胜利的喜悦,有收获感,成就感,自豪感,满足感。

乙:哦,就这呀?

 

甲:阿Q就这也享受不到,他看到王胡在太阳下捉虱子,身上一痒,也下来坐捉,可他捉的没人家多,个儿也没人家大,咬的也不如人家响,这心里感到很受伤啊!

乙:那怎么办呢?

 

甲:他不服气呀,于是就和王胡打起来了,你说这俩人为捉虱子打起来,这和谐吗?

乙:这挨得上吗?

 

甲:你看人家猴子捉虱子就不这样,人家是互相帮对方捉。

乙:猴子是怎么捉虱的?

 

甲:那是这样:(学)一个替另一个理皮毛,一点一点地扒开来找,找到一个,放嘴里咬了。你再看下面那个,扒那儿一动不动,眯缝着眼在那儿享受,你瞧那个舒服劲儿,真是和谐极了。

乙:是挺和谐的。

 

甲:可惜呀,人和人就不能互相捉虱子了。

乙:为什么呢?

 

甲:因为人身上没毛了呀。所以有位名人说:自从人身上退了毛,就再也没有和谐了。

乙:是哪位名人这么说过呀?

 

甲:不管怎么说吧,你要得到捉虱子的享受,就得半年不洗澡不换衣服。

乙:谁要这种享受呀?

 

甲:所以享受是相对的,有苦才有甜嘛。有比较才能分出苦乐。你知道“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吗?

乙:知道哇,那是朱元璋的故事呀。

 

甲:是呀,那朱元璋倒霉的时候,几天没吃东西。饿得要死,来到一破庙,可巧碰到两个叫花子。给他喝了一碗汤,这才救了他一命。

乙:这碗汤就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甲:其实就是烂菠菜馊豆腐汤。这朱元璋当时觉得十分美味,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后来当了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可是没味口了,就又想起这珍珠翡翠白玉汤了。

乙:发了皇榜,把那俩要饭的找来了。

 

甲:那两个叫花子原汁原味又做了一大锅烂菠菜锼豆腐汤。这朱元璋一尝,哎哟,

乙:美味!

 

甲:反胃!

乙:又馊又酸,那还不反胃?

 

甲:这朱元璋一想,当年我受多大罪呀,把这馊豆腐汤当人间美味?你们这些大臣受过这个吗?得让你们也尝尝,每人赏一碗,这些大臣们没办法呀,皇上赏的能不喝吗?捏着鼻子喝了。

乙:这朱元璋还问呢?众位爱卿,味道如何呀?大臣们一起回答说:美味美味!

 

甲:朱元璋说,美味?那好,每人再赏三大碗。

乙:是有这么个故事。

 

甲:有位名人说得好哇:人只有享不了福,没有吃不了苦哇。不吃苦哪知道甜哪?

乙:您这是相对论还是辩证法呀?

 

甲:这里面当然有学问啦。你知道毛泽东吃西瓜的故事吗?

乙:谁?

 

甲:毛泽东,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乙:他老人家有什么故事?

 

甲:那是在长征途中,生活艰苦哇。有一次有人弄来个西瓜,毛主席说,大家都来吃吧。把这西瓜打开一看,也不怎么熟。

乙:奏合着吃吧,总比没有强啊。

 

甲:毛主席说,慢着。他让人拿出点盐,又拿出点胡椒面,就洒在这西瓜上。大家一吃,还真是别有风味,非常好吃。

乙:他还真有招。

 

甲:这就叫“要想甜,加点盐 ”。满足感,幸福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乙:你说的都是过去的事儿了。那些个享受太低级,现在人追求的是高层次享受。

 

甲:什么叫高层次享受?

乙:要有钱,有美女,那才是享受。

 

甲:那些贪官,又有钱,又包二奶,那就叫享受?

乙:是呀,你不说幸福就是满足吗?发财的愿望和玩女人的愿望都满足了,那不就是幸福吗?

 

甲:那要看满足的是什么愿望呀,满足的是虚荣心,满足的占有欲,满足的贪婪,满足的是自私,满足的是兽性,这种满足可不是什么好事!

乙:反正心里得到满足不就快活了?

 

甲:这种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满足会伴随着罪恶感,羞耻感,负罪感,恐惧感;良心会受到遣责,灵魂会不得安宁,那日子不好过。

乙:哦,怪不得,有的贪官进了监狱之后,倒反而觉得解脱了,轻松了。

 

甲:有位名人说: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的痛苦之上,那不是真正的幸福,社会也不会和谐。

乙:又是名人说呀?

 

甲:可不是吗。当年红军为什么要闹革命?不就是要推翻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乙:他们付出的代价可是太大了!

 

甲:可是他们认为流血牺牲也是一种幸福。你知道许云峰吗?

乙: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许云峰吗?那是著名演员赵丹演的吧?

甲:(模仿赵丹演的许云峰朗诵)…..能为革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乙:太感人了!现在那些贪官怎么就不学学呢?

 

甲:这就是两种幸福观呀,一种是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另一种是把为大家谋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只有在不断斗争之中,在不断追求之中,在不断探索之中,才能有幸福。我们为大家说相声,观众的掌声,就是我们的幸福!

乙:是这个理儿。

 

甲:您知道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

乙:是什么?

 

甲:我现在唇干舌躁,最大的愿望就是喝一杯水。

乙:那好办,后台就有,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