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80后官员风波的思考
山东新泰县提拔了一批80后的县局级官员,引起了网络的热议。为此,新华社还专门实地调研采访了相关当事人。在去年,同样有80后的官员提拔被网友挖掘和热议。这些热议中,其实更多的是质疑。为什么质疑?质疑什么呢?
80后,在世人的心目中那是刚刚还沉浸在网吧游戏和夜生活中一代。
80后,那是还在为生存蚁居在城市角落的弱者。
80后,那是刚刚离开学校,懵懵懂懂的一代。
80后,那是温室里的花朵,放纵和享乐一度是他们的代名词,责任和力量似乎与他们无关。
80后,那是被娇纵的少年轻狂,怎能担此重任?
80后,年纪轻轻委以重任,难道没有黑幕?
于是,挖内幕成了网络人肉搜索的主题。家庭背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岳父母丈夫妻子男女朋友成了重点怀疑对象,学业表现道德品质老师同学评价成了小道消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种质疑?这种现象正常吗?80后究竟能不能担当重任?改革开放和独生子女政策后诞生的新一代祖国的花朵现在该如何定位?笔者作为一个70后有话说。
公示和质疑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一种表现
民主和专政一直是学业时期政治课中的一个主题。由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民主”和“自由”一段时间也是社会的主流话题,是东西方文明和政治冲突的焦点。从电影《建国大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建立政治协商制度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成员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局限,全民民主是不可能的,当时民主的实现是各党派和决策层的民主。这种民主形式在当时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
成功的经验很容易被继承。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普通民众对于政治决策和官员任命只有“民主的”接受和承认。一段时间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的举手表决往往只是一种对即定决策的形式化民主。在民间,老百姓只是知道了某个官员的任命的结果,而根本不知道该官员任命的过程。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普通民众对于政治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对于官员的任命不再局限于被动的接受,对于官员的行为也开始了公开的评价和质询。官场潜规则等隐秘的官场腐败逐渐被民众的目光透视。官员问责制和任命前公示等制度的出现都是社会民主的进步表现。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政治领域的不透明,各种怀疑和猜测已经在民众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已经发酵的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往往表现出一种对政府行为的不信任态度。当政治行为公开后,一旦有任何违背民众预期或造成民众担忧的事情出现,那种已经发酵的不满情绪就会爆发。再加上网络病毒式传播的力量,这种不满情绪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社会。曾经出现的南京房产局长天价烟就是典型的一个案例。但是,只要这种不满情绪得到政府正确的回应和解决,这种不满情绪释放后同样会转化为对政府形象的认同和决策的支持。就象粮食发酵后会成为美酒一样。在80后官员风波面前,新泰市政府在社会舆论和人民监督方面明显可以看出更积极和自信。以前出现大范围的民意表现,无论正面或负面,很多地方政府都表现出对民意的恐惧和对抗,往往采用封锁消息甚至动用司法执法队伍进行压制。直到现在,只要出现民众上访事件,有的政府就如临大敌,殊不知,如果妥善处理上访事件,将会给政绩加分,将赢得更多民心。
政治不是极少数人的游戏,而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当政治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后,大众将会更多地对政治行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政府官员的行为也将更多地摊开在大街上供人评头论足。面对舆论坦然一些,是政府官员的必要心理建设,面对政治关切一点,是普通民众积极生活的一部分。民主不是课本和政府文件里干巴巴的词语,而是我们生活中能够真切感受到一种力量。
80后官员为什么会受到强烈质疑?
此次新泰市公示的80后官员之所以受到强烈质疑,原因有三个:
一是80后官员一次性提拔人数较多,而且职位较高。二是80后入职时间较短,提拔过程较快。三是80后生活优越,在社会舆论中有诸多负面形象,玩乐享受自我等都不是堪当重任的形象。
一次性提拔6名官至副局级官员,这创出了80后从政的新记录。印象里,局长都是年过半百精于世故颇有手腕的实力派,局级干部在老百姓眼里可都是权倾一方的人物。突然几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小年青成了局级官员,这无疑超出了大众的心理预期,强烈的印象反差很容易成为焦点。再者这些80后从政时间都很短,无论丛社会经验还是专业锻炼来看似乎都难当重任。从传统观念来说,要提拔到局级干部,至少也要10年以上的资历才可以。至少要一步一个阶梯的上升才符合民众的预期。这种一步登天的的提拔,如果没有质疑绝对不正常。中国人对“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一种对年轻人无知无畏精神的赞赏,对于讲究论资排辈的国人来说,对“自古官员出少年”的心理预期几乎是没有的。
如果我们回忆过去数年来曾经出现80后的社会新闻,给80后贴上标签,我们会想到诸如:网吧游戏彻夜不归、网瘾难除、娇生惯养、不符责任、以自我为中心、小皇帝、缺乏历史责任感、贪图享乐等负面字眼。80后是改革开放后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一代,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代”。这一代人幼年被称为“小皇帝”,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富被娇生惯养;历史对于他们只是升学和考试的负担;上学期间经常出现翘课上网甚至出现大学因网瘾辍学,为了上网打劫;毕业后投奔大城市成为蚁族,或者成为啃老族,不愿意或不能承担责任而成为宅男宅女;可以闪婚和闪离,为了刷牙的问题而离婚的无责任行为。这一切一切都曾经让父背们伤透脑筋,让70后鄙视、60后哀叹。试问,当被贴上这么多负面标签的80后集体成为副局级干部,谁能放心呢?不质疑,怎么可能呢?
质疑归质疑,80后真的一无是处吗?
80后有80后的优势
新老更替是自然规律,80后逐渐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必然,80后从八九点的太阳成为中午的太阳也是必然。政治舞台80后迟早也是要唱主角的,关键是什么时候唱主角,怎么当上主角。
中国人素来有“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观念,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老子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子女有很多也是一官半职。笔者有很多同学在上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是要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事实也是如此。有些亲友,老子在关键部门任职,老婆也能有不错的待遇,子女一定也会有人进入到政府部门或者相关单位。这也正是这些80后官员公示后,网友要求公布家庭成员状况的重要原因。在大量的历史经验面前,我们怎么可能纯洁到毫无异议的支持这些80后呢。现在的官员任前公示制度的确是防止官场潜规则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阳光政策和全民监督的环境中,事实总是能够解除一切怀疑。不害怕、不避讳,坦诚、公开地面对怀疑,是有自信的政府,同时也是对新生代官员最好的保护。毕竟,将来他们要直面更多的质疑甚至指责,能否妥善处理也是他们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
无须讳言,我们的政府机构中的确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官场“潜规则”和官场腐败,也有各种仅凭礼尚往来就能左右逢源的官场老油条。这些都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如果要扫除这些污垢,除了政府大刀阔斧的开展法制化进程外,引进新鲜的血液也是必要的,这些新鲜的血液不仅仅要年轻,还要有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而80后在某种程度上比70后、60后更有优势。
首先,80后更单纯,没有受到所谓官场潜规则的污染。80后对于人情世故溜须拍马可能更差一些,但专注工作本身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政府服务功能上可能更有优势。即使决策能力还不够,但是执行力应该是优势。新泰县的80后官员多是副职,这更多的应该是看重执行操作层面或加压锻炼的角度,希望不是年轻的养老族。政府工作不见得一定要呼风唤雨的人物,也需要专业人才。就象一个企业即需要协调各种关系的行政部门,也需要敢闯敢拼的一线专业人才。政府部门也不是政治部门,也需要社会公共事务、经济、建设、文化等各专业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有效服务社会。对于这种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其实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因为只有专业的人才能领导专业的部门。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新兴专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可能很难从“老人”中找到,有效地提拔新人到更关键职位,应该说是一种正确的决策。
其次,80后专业人才更有激情和热情。相对于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式和服务产业,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政府服务有些力不从心。社会上对于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总是颇有微词。笔者生活中总是难免同有关部门打交道,发现凡是年轻人多或者年轻人直接服务的窗口,办事效率和感受总是要舒服一些,但是同那些年龄较大的办事人员交流,明显感觉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差强人意。如果政府部门中年轻的官员更多些,相信一些痼疾更容易清除,政府的办事功能和形象更好一些。这样的话,将来我们到政府部门办事可能更象进入一个高素质的大机构,而不是一个衙门。不过,但愿这些80后不只是为当官来的,而是来做事的。
还有,80后综合素质、视野和观念更符合现代政府发展的需要,更有前途。80后成长的年代正好是改革开放初期,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程度更高。等于是一开始就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我们的政府也再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希望与时倨进。在新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接踵而至的时候,传统的思想容易墨守成规,或者无所适从。但80后可能更能够与时倨进。
关键是,80后其实不小了,当60后、70后把他们从网吧揪出来之后不久,发现他们原来已经为人父母了。这个年龄,当个不大不小的官,可以了。毕竟是个副职,干不好捋下来还有机会。不要等他们年纪一大把了再提拔上来让他们安享晚年。
给新泰市政府或给80后官员
有没有内幕,我不知道,最起码现在为止没有发现;80后能不能胜任,我不知道,最起码他们有了一个机会;新泰市往后发展如何,我不知道,最起码很多国人第一次知道了新泰市。
就象当年的小岗村,那写手印让他们至今瞩目。新泰市的80后官员,这是我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真实例子。但愿这次质疑不要成为事实,但愿这次关注不要变成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