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圣侮辱法官蔑视法庭妨碍司法公正!——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先生的公开信


 尊敬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大法官王胜俊先生

我们是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报告厅亲耳听到杨玉圣《学术规范与学人修养》讲座的部分研究生和教师。自20071113日沈木珠、张仲春教授以名誉侵权把杨玉圣推上被告席后,3年来杨玉圣疯狂制造“笔墨官司笔墨打”舆论,藐视我国司法制度,向主审法院施压,严重妨碍司法公正和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不仅如此,多年来杨玉圣正是凭借诱导舆论,借“学术批评”之名,大行迫害学界知名教授之实。其行为严重破坏学术秩序,导致学界人人自危,造成非常广泛及恶劣的社会影响!迫于无奈,我们给您写信,冒犯之处,请予见谅。

作为被告的杨玉圣,于20071211日在南京鼓楼区法院开庭后的第二天,便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报告厅作了《学术规范与学人修养》的讲座,讲座中杨玉圣肆意捏造事实对南京市鼓楼区法院的女法官、男法官进行侮辱,言论如下:

“前天上午十点钟,法官打电话给我,说你是 杨玉圣教授吗?……她说我是法官,我说你是沈法官?“对”。她一看我知道她姓沈,她就高兴,态度很友好……。我为李世洞教授的案子,我请了山东大学的法学院的教授孙新强作为第一代理人,我作为第二代理。同时,我作为李世洞这个案子的第二被告,我请了两个美女律师来。我原来以为法官是个男的,看到这个美女——“职业杀手”。而,你还别说,对付男法官,最好的办法就是女律师,但是我还这么跟你说,我不想这不就是两个老男人吗?对付女法官那还行……(在庭上)我不但给教授、院长上课,也给法官上了一课。”(根据录音整理)

开庭以后,杨玉圣感觉到他的两个“职业杀手”杀不到鼓楼区的男法官,他和孙新强“两个老男人”也没有搞定鼓楼区的女法官沈菁。于是,在第二天的南京大学讲座上,公然对江苏省的法官和江苏省的高院院长公丕祥发出威胁,妄图通过在京城搞学生签名的政治运动,来达到胁迫法院、干预司法公正的目的:

“我一审让她判我败诉,我立马开个会,搞个紧急签名……我(中国)政法大学一万多个学生,我还弄不到一两千签名吗?那签名有什么用?我有用。为什么?江苏省高院院长公丕祥、南京师大的党委书记,他就是法学家,我就不信,他为了保护这么个小小的法学院院长夫妇,置全国法学界不顾”!(根据录音整理) 

事实也是,杨玉圣回到北京,一方面借提出管辖权异议拖延时间,另一方面利用其个人网站,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曾经误判的“彭宇”案为噱头,连篇累贩地发表一系列侮辱、谩骂法院、法官的文章,其捏造事实及诽谤言论如下:

20071117日发表《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一)》称:“在中国,众所周知,打官司就是‘打关系’。沈院长乃南京地面上的一方诸侯,她要是摆不平有关方面的话,估计她是不会轻易去法庭的。”

2008118日发表《梁欣:树欲静而风不止——我看张仲春夫妇的“最后的疯狂”》一文称:“这个人是有巨大能量的,听说他们的同事储敏教授的丈夫是江苏省高院审判监督庭的庭长,还听说鼓楼区法院宣传干部是他们的铁哥们,所以无所顾忌地打官司。”

2008127日发表《李华隼:张仲春为何如此生猛?》一文称:“一个注定要成为丑闻的案子,在法院里反复立案,到底是什么原因?丢法学院和学校的脸面的丑闻的主角,为什么能稳稳当当地做着法学院院长的交椅?这中间有没有利益交换?张仲春的知己储敏女士,也是南财大法学院的教授,她的先生是省高院某庭的庭长,在法院立案等环节上,不遗余力。”捏造诬蔑原告“打点关系,从刊物到媒体,从法院到校领导,大概都不是小数目。”

    20081118日发表《杨玉圣:三问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为何在沈木珠院长夫妇起诉问题上一味偏袒沈夫妇?》一文称:“试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天下,数以百计的基层人民法院,究竟有哪一个人民法院像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这样为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者鸣冤叫屈的?究竟哪一个人民法院像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这样公然挑战中国学术共同体之尊严的?究竟有哪一个人民法院像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这样曾经做出过荒诞透顶的彭宇案的判决?……”

201047日发表《杨玉圣:善意提醒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拖了三年的沈木珠夫妇系列案何时了?》一文称:“不客气地说,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某些司法人员为上述公然违背‘一案不两立’法律原则的恶意诉讼系列案千方百计提供条件和方便,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六十年来闻所未闻的‘一案六立’的恶劣先例。无论是在立案还是在审理等环节,都明显存在知法违法甚至涉嫌严重司法腐败。臭名昭著的‘彭宇案’,是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杰作。不知道‘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是否是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另一杰作?”

    上述言论表现了杨玉圣的本质:心灵深处怕极了法院的公正审理(在法庭上杨玉圣诽谤原告“抄袭” 的捏造将无处遁形),因此近乎疯狂地利用舆论造势,向法院施压:

1、诬蔑中国法院打官司是“打关系”;

2、诽谤法院领导与原告有密切的私人关系;

3、诽谤法院已被原告“数百万”的“小金库”所“摆平”;

4、利用舆论逼迫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罢手不审);

5、利用政治签名对抗司法判决,胁迫管辖法院,向全国各级法院示威。

面对杨玉圣的挑衅及其一再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指定管辖的决定。我们迫切希望:管辖法院能够真正本着独立审判的原则,实事求是,公正的审理此案。并以此来维护中国法院、法官的尊严,表现中国法官“骂不倒,打不垮”的法魂!

此案之公正审理,意义重大:

它关系到“抄袭”概念可否允许个人做任意的扩大解释!

它关系到类似案件的审理,可否以学者的任意解释为依据!

它关系到“学术批评”的法律界限,以及何为正当的学术批评!

它关系到学界秩序及学术自由!

它关系到司法系统能否本着独立审判,公平正义之原则!

它反映出中国著名高校的师资水平及教授的道德素质及人品!

本案之公正审理,不仅关系到个别教授的名誉,还关系到中国著名高等学府的荣誉!更为重要的是,本案揭露出近些年来社会上风行“学术打假”的事实真相。那些著名学者、教授,但凡有点名气,损害了某些利益群体的“利益”,便会遭到有关利益群体与诸如杨玉圣之流合谋的舆论攻击。不仅如此,在杨玉圣等为主的合力攻击下,早已从“学术”批评上升到人格侮辱、人身攻击,乃至将他人隐私进行捏造后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不仅严重影响治学者的工作、生活,还摧毁了学者名誉、荣誉、尊严及研究积极性!在此等乌烟瘴气下,谁还有心做学问,谁还敢于做学问?近十年来,深受杨教授等人之害的学者、知名教授不胜枚举!其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界的秩序,导致学界人人自危,无心治学,又何以教书育人?

希望管辖法院能够确实依法审理这一“开创历史”的学术“打假”大案,还我中国法官的尊严和中国学者的清白,恢复学界正常秩序!!!

谨以此,昭示天下,究竟谁在“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