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化审计的必要性
高级审计师 张政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在审计理念上,就是把审计理念定位在由简单的查问题、处理问题转移到思根本、谋大局、求长远,促进经济数量与质量、资源和环境、经济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作为审计的着眼点、出发点和立足点。纵观中外的审计理论与实践,现代审计内容可概括为涉及资金方面、涉及管理控制与服务方面、涉及环境方面、涉及电子信息系统方面、涉及质量方面、涉及人力资源方面等多方面的绩效评价及其改进工作的对策意见。审计工作不可能包治百病,组织实施不可能面面俱到,剖析研究不可能事无巨细,成果报告更不可能一应俱全,故此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无论搞什么项目的审计,都必须瞄准一个主题,就某一目标在横向上求广度,在纵向上求深度、在剖析上求高度,在对策上求精度,在治理上求强度,做到在监督上有所不为,才能实现审计服务的有所为。可以说,任何一种面面俱到,不分清红皂白、包罗万象的审计检查,充其量也只能起到“水过地皮湿”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干打雷不下雨”的负面影响,使人滑向“听雷声习以为常,行舞弊前赴后继”的胆大妄为的惰落快车道。
1. 不刮“审计风暴”需要审计创新
“审计风暴”刮过了多年,可它曝光的问题却仍然“涛声依旧”。这是什么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只揭露伤疤不清理细菌的“刮风式”审计,只能斩草不能除根,只能刮跑地面上的残枝败叶,不能铲除滋生“杂草的种子”。罚几个钱,搞几个案件,移交几个人,刮几场审计风暴,只能算做审计的表层功夫,充其量是一种短期轰动效应;审计的真正深层功夫在于能提出好的制度、好的机制、好的办法,尽可能地减缓、遏制人之私欲无限膨胀趋势,去切断个别人内心私欲与岗位行为之间的利益循环链条,彻底铲除滋生舞弊的土壤,以至形成“让坏人在好的环境熏陶下变好,让好人在好的氛围中更善良”的环境,这才是审计的宗旨和精髓,这才是衡量审计质量高低的标准,衡量工作业绩好坏的尺度。因此,牢固树立“今天掀起审计风暴是为了消灭明天能掀起审计风暴的不和谐因素”的审计理念至关重要。
2.打消百姓疑惑需要审计创新
在审计第一线,最能了解到事件的真实情况,掌握到事情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记得二十年前的一次审计调查,就曾有父老乡亲问我:咱家乡这些年如按统计上报的植树数字,早该种到“炕头”上了,可就是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花钱不受益啊。你是搞审计的,给咱审审这是怎么回事?当时,我无言以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硬着头皮,死挨前辈们的数落!时间在流逝,教训在积累,我渐渐地领悟到了过去父老乡亲们的责问中,就隐含着百姓对科学发展的期盼,父老对创新现代审计模式的期待,社会对现代审计的强烈需求。
3.解决见怪不怪问题需要审计创新
“年年绿化兴师动众,岁岁沙尘涛声依旧。只见挖坑人山人海,不见树木郁郁葱葱。”这些屡见不鲜、见怪不怪的“小问题”,因为太多、太普遍,以至于达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地步,老僧常谈的多了,谁都懒的再管,久而久之,一些看似非正常的东西演译成了“老鼠和猫”能擦肩而过的“祥和”幽默剧。在这见怪不怪的事情当中,老鼠心中的“鬼把戏”,其实地球人都知道其中“猫腻”在哪,都知道闪亮登场背后的“黑幕”,哪怕他是精心包装过的行为,只不过是大猫小猫和老鼠都不愿戳穿其心知肚明的“公开的秘密”罢了。欲实现“猫和老鼠”各自地位的真正回归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督导一切非涉密事项均搬到公开的公共桌面上亮相。
4.遏制弄虚作假之风需要审计创新
大家知道,水利资金的管理及其效益的发挥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每年对水利事业的投入是一个相当不小的数字,欲弄情这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及其效益发挥的怎么样,不经过深入、细致的审计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现实中这些年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从时间上一般只安排一个生产周期,甚至只安排一个周期中的一、二年,从空间上通常只安排一、二个部门,这就无法避免使审计分析的阶段性、片面性抬头,使审计分析的连续性、全面性弱化,如此追求审计项目数量、贪大求全的水过地皮湿的做法的弊端已明显显现。于是,民间流传的有关水利资金利用率方面的顺口溜的悄然露头也就不足为奇。如:“打好一眼示范井,年年凭此要资金”,这叫载好摇钱树;“修好一条样板渠,岁岁评比都用你”,这是爱你没商量;“开发一块水浇田,次次观摩都上眼”,这叫怀揣报功牌。还有“专项资金挪吃喝,大家肚圆谁肯说;旧渠年年披新土,有谁乐意掀盖头;一年一查我不怕,担心只怕数家家(资金与效益一项一项地查,一件一件地数)”。这些话虽然有所偏僻,但也不无道理。用什么办法能把“只见筑渠红旗招展,不见水流浇灌麦田”之类的顺口溜赶下历史舞台而永不复发是一个值得深思建言的大课题。
为什么经济领域中一些违纪违规问题会屡查屡犯、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管理上有漏洞,制度上不健全,措施上不得力、执法上不到位。如何跳出就审计而审计,就违纪论违纪的怪圈,如何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西医式治病之路,而重新走上“中华医学辨证论治——不在治表上下功夫,专在治本上做文章”的源头治理之路,如何全面从源头上堵漏,行为上规范,查处上加力,根治上设防来提升审计水平上台阶,就呼唤一种能融合审计科研与实践之特性,且具有源头堵漏、根源遏制功能的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模式----“课题化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