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缘何非要上楼市的船?


  新能源汽车现在是个热点,政府资金的支持也是十分可观。国家工信部最近宣布,中国未来10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据悉,在即将出台的中国汽车业“十二五”规划中,将提出到2015年,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达到百万辆的目标。

  房地产市场也很热,央行加息了,中央继续施压调控高房价,国土部仍在“高唱”治理土地乱象。不过,新能源汽车与卖房子本是两个不太相关的东西,但却偏偏有人非要将其要捆绑在一起,不免使它们的热度又上升了。据《东方早报》报道,上海嘉定区区长孙继伟23日在参加“2010第八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间隙接受采访时透露,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未来嘉定区政府可能会对购买嘉定部分楼盘的消费者赠送新能源汽车。  

  买房送汽车,曾经是不少楼盘打出的促销广告,开发商做做也就罢了。但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地方政府用纳税人的钱绑定房屋销售送新能源汽车,这就有点让人生疑了,实际上又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新招,尽管嘉定区是给出的理由是示范的新能源车中私车占的比例较多,为了激励私人购新能源车而采取的激励措施。

  新能源汽车是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理应重点支持和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强调,5年后,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到GDP比重的8%。而10年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而上海新能源车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形成1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和300亿元产值规模,其中乘用车占80%以上。

  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难道地方政府会如此大方地免费给购房者送新能源汽车?对购买房屋的消费者赠送新能源汽车无疑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房地产和汽车目前是驱动中国经济的两个轮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化交通的拥堵,空气的污染等弊端,但其怨声载道显然远远不如房地产,虽然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但高房价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是日趋激化。 

  地方政府搞房地产市场早已进入了一个畸形的怪圈,楼市的兴旺既关乎着土地财政的热度,更关注着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政绩。今年以来,中国对楼市的调控一直保持高压,但高房价依然我行我素,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还不时的暗暗“唱反调”。当前,中央已明确“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转变经济方式,产业升级已是必然趋势,再大搞依赖于卖地财政的畸形房地产市场已难以持久。

  尽管如此,现在不少地方政府依然不愿放弃房地产这一来得快的GDP增长套路,绕来绕去始终逃不出搞钢筋水泥造房子的思路,在此背后,地方政府的“中国式次贷”已隐隐浮现。而将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楼市挂钩在一起,却又是一个所谓的新招。其实,买房的关键是要看房屋的质量、而不是看赠品,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送的越多搞不好质量越差,而最终的结果是消费者并未能得到什么实惠,反而可能成了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合谋”的受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