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时代商业价值重构 (下)


 “湿”时代下的商业呈现新工具、新关系和新趋势三大特点,这将直接导致众多现代企业在未来的商业价值需重新构建。那些以往依托垄断资源、或自身核心优势的企业都将受到冲击和影响。信息化、协同化合粘性化将是重构“湿”时代的商业价值重要手段。技术的创新和新工具的不断丰富,使得信息化成为企业构建未来商业价值的基石,它将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新工具和新关系导致的商业新价值,必然让企业更加注重粘性价值,通过粘性增强企业的协同性,以及在关系基础上的对相关利益者的协同发展,从而利用信息化放大企业价值。 

信息化
企业价值的基石信息化是“湿”时代企业价值的基础构架硬件。在信息化时代之前,人被定义为社会人或经济人。而在信息化时代,企业中人的本质更可理解为自由人。信息化的普及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SOHO办公也不再是一种时尚,移动办公也正在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率。我们看见来自传统的服装行业,国际知名的ZARA、H&M等品牌通
过对供应链的全程信息化塑造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在服装这片竞争“红海”中的独行者;食品行业通过精确的营销信息系统,准确的判断消费者消费变化;谷歌等国际知名IT巨头更是在云计算方面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聚集核心优势。这些企业通过管理信息化、营销信息化方式,不仅保证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更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效率,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因此,企业需要关注管理和营销的信息化水平给企业带来的效率提升,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技能的沉淀,以此为基础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 管理信息化指企业通过对自身优势评估,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如通过流程再造系统(ERP)、电子商务、移动办公系统等信息管理工具的使用提升管理效率,解放生产力,提高员工的自主性。 
? 营销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新工具和管理方法,增强与客户等相关利益者的交流和互动,最终实现对用户价值的增值。如构建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增强信息分析,并对用户消费习惯和态度的跟踪,对用户开发和保留,以及分析;通过用户社区、网络品牌俱乐部等信息化工具增强对用户互动,为增强用户之间关系的湿度提供保障;通过供应链管理、微博、WEB2.0、搜索引擎、网站等信息渠道实现对渠道商、政府、社会大众、媒体等的影响,增强对企业品牌的传播。
粘性化 企业管理的新命题
 “湿”时代的核心是这种以网络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温情的社会连接关系,也可以称作人和人粘性。正是这种社会关系,增强了社会的“湿度”。人之间的关爱、善良、信任和仁的诸多善性再次展露出来,这些情感增强了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沟通。同时在“湿”时代,面对社会大众基于网络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圈子,目标用户呈“碎片化”,获取和保留顾客将给企业带来更大挑战。企业职能将发生转变,作为社会网络中的个体,不仅单纯的是面对用户,更重要的成为用户和用户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因此,企业单纯的关注用户已经不合时宜,更需要关注用户群及相应的社会群体的影响力,通过增强用户粘性来吸引和保有用户,进而获取利润。而关注管理、客户和品牌粘性将是企业应对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
? 管理的粘性:企业通过管理信息化实现提升了管理效率,但是更需要注重管理粘性。管理粘性是指企业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提倡员工参与和互动,利用各种内部平台增强与员工,以及员工和员工之间的粘性关系,如员工共享知识平台、内部论坛和内部聊天工具等,来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当员工对企业和员工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越多,对企业的依赖就会更大,管理的粘性就会增强。
? 客户的粘性:在传统经济中由于竞争充分,用户的可转换成本较低,用户粘性较差,用户流失较严重。但是随着用户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加深,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用户之间的连接,以构建企业的用户关联网络,如品牌社区、交流天地等多种途径实现用户、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当用户对价值网络嵌入的成本越高,客户的粘性自然增强。这样既防止了客户流失,又进一步成倍提升了企业价值。苹果通过网上应用程序店牢牢“网”住了成千上万的忠实消费者,移动通过飞信粘住众多客户,提升离网成本,降低离网率。
? 品牌粘性:品牌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应该是具有人性特征。众多研究发现那些具有人性化、诚信、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品牌更能够增强品牌对客户的吸引力,得到用户的认可。盛世长城的CEO罗伯茨曾经写过《至爱品牌》一书,他指出品牌建设需要有爱,而这正与“湿”时代下人际之间的“湿”性关系相契合。事实上,那些具有品牌粘性的企业才更具有生命力。因此,需要注重粘性对品牌价值的提升效果。
         
图一:“湿”时代商业特征、价值及战略应对
协同化 企业应对新变化的重要手段
网络经济的兴起,信息化程度提升,极大降低了社会运营成本,企业通过产业协同和营销协同,可构建和保持核心优势。通过产业之间的战略协同,可以保证企业以最小的资源,实现最大化收益。“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克雷•舍基提到过“湿”时代需要注重分享、合作,而协同化既是在合作的最好体现。在“湿”时代社会分工将更加细致,为保证企业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更加紧密,就需要企业更重视产业和营销协同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 产业协同:包含不同产业间和产业内部两种产业协同。为满足用户的需求变化,企业要么通过跨产业发展,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要么借助网络工具,通过聚焦战略实现产业内部的协同化发展。
? 营销协同:不仅包含通过网络中新工具实现“全位”营销,更是以客户为中心, 注重用户参与、体验和互动等方式,充分发挥“湿”性客户的积极性,充分参与到公司品牌建设、新产品开发、广告等管理活动来。最终实现企业营销组织、营销传播媒介和用户的全位协同。这个时代群体力量的崛起对商业价值的影响,正是凸现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这种温情关系—“湿”性关系的回归直接决定商业价值的变化。
 
新工具、新关系和新价值使得这个时代的商业特征更加明显。显然,传统的企业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商业特征的需要,信息化、粘性化、协同化正在成为企业在这个时代的新的商业价值。信息化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基础,粘性化满足了“湿”性社会对温情的需要,而协同化正是实现这些的解决途径。通过产业协同和营销协同,发挥群体力量和智慧,增强品牌、管理和客户的粘性既要防止自然发展形成垄断对市场经济的破坏,又要注重这些新的商业价值,是企业在“湿”时代需要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