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休克:虚拟化为经济的良方


关键的问题不是预测将要发生什么,而是做有助于形成光明未来的事情;对你我而言,这是一项集体任务。                                                         ——杰弗里·萨克斯

 

 

 

《21世纪经济报道》8月31日刊出对休克经济疗法之父——杰弗里·萨克斯的专访。在他看来,哥本哈根会谈达成具体减排数字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仍然为哥本哈根会谈达成共识而努力奔走。以我的理解,作为“凯恩斯之后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严肃的梦想家”,萨克斯并不希望我们的环境与社会走到非要使用休克疗法不可的那一天;而是只要还有可能远离休克,就要尽最大的努力。

经济危机让美国也几乎站到了休克的边缘,奥巴马上任之后的“超级坏账银行”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休克计划。数次经济刺激政策并没有改变整个经济背景的黯淡颜色;唯一增添几点亮色的是,奥巴马为缓解政府高额支出所做的虚拟化选择。据媒体报道,虚拟化方案能够为奥巴马政府节省的经济预算高达两百亿美元,占到美国联邦架构预算近三分之一。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其实在我看来,基于大规模虚拟化应用的奥巴马的IT新政也有类似的乘数效应。奥巴马倡导的虚拟化行为不仅可以带来直接的成本效率,而且可以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榜样,示范它们跟随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策略去赢得效率和收益。

虚拟化主要是应用架构的重建,这一点很明显也很重要。按照微软的解释,虚拟化是表示与流程分离(表示层虚拟化)、应用与硬件进行分离(应用虚拟化)、操作系统与计算机分离(桌面虚拟化)、存储与设备分离(存储虚拟化),以及资源与环境分离(网络虚拟化);换句话说就是用户服务与硬件基础的分离。它可以解释为何在技术不断创新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应用能够不间断和与过去毫无分别地提供给用户,并不需要象以前每一个技术变革那样“与过去从根本上决裂”。

以典型的虚拟化平台——微软hypervisor为例,它可以将多个物理系统进行统一,同时提供一个集成的物理和虚拟机器管理环境。“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操作更加灵活而且同时简化了变更管理”。从技术的发展来看,这曾经是多年的梦想。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虚拟化手段实现的经济效率和(潜在的)经济收益。乘数原理的直观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投资增量带给国民收入的影响比投资增量更大,并且是投资增量的倍数。虚拟化带来的成本变化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一种潜在的投资,尤其在投资能力稀缺的危机时期。

经济学界分析经济周期的运行有两大模型:卢卡斯模型和基-普模型,前者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货币冲击,而后者认为根源在于技术冲击。从卢卡斯模型的角度看,虚拟化的技术手段改善执行成本和执行效率,而社会组织运行的成本因素则直接影响货币动态;从基-普模型的角度看则影响力更大一些,虚拟化手段直接作为技术冲击反映到经济的运行当中。还是以典型的微软虚拟化方案为例,微软整体的虚拟化方案提供了一个整合的管理框架,能够帮助客户有效降低成本、增加可用性,并且能够提供敏捷性的关键技术与业务问题的解决通道,为企业或政府赢得提高成本效率、走出经济危机大环境下的发展低谷的有效途径。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认为,在弹性价格市场中,通货膨胀不回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危害,而缺乏弹性的固定价格市场则相反。在我看来,虚拟化实际上可以为以政府成功经验为榜样的社会经济提供一个有活力的技术弹性,用这个技术弹性去吸收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有人可能反驳说虚拟化本身的含义是多重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厂商的产品也未见得可以起到我们想要作用。在我看来,技术的发展本身可能对经济并不直接产生积极作用,但技术的新颖性和创新诱惑却总是可以为困境中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希望。这并不是一种唯技术的激进理论,而是我们必须强调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至少是复苏)之间可能存在的重要线索。

没有人希望休克疗法成为拯救自己的最后药方,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困境中的企业。虚拟化无疑是一剂创新的良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瞬雨

肤浅的思想者,
困惑的观察家,
技术经济的自由评论人


专栏:《当代经理人》《互联网天地》《新财经

特约评论《环球时报》中国文化报
特约观察:
传媒》《软件工程师》

特约撰稿:《投资与合作》《中国计算机报》《通信产业报》等

体验城市(MirrorCity.net)技术总裁,美信(Merrinfo.com)合伙人、技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