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轮回


 

悲惨的轮回

 

    显然我们已沉浸在一种悲惨的轮回中,比如,斯蒂芬的兄弟就再也不能感受到那种河道的古老、原野的苍劲和森林的忧郁了,再也不能感受到那种超验的美、对未知的惊奇和对无限的敬畏了。

    在这样的轮回中,人被全面封堵,盖帽,拦截,闷炖,灌毒,即使精神的构造无可见视,但身体的变形却昭然若揭,那是挤压的痕迹,坍塌的后果。首先是精神自泌的东西毁坏精神,然后是毁坏了的精神去加害肉体,最后是精神与肉体合谋,联手打造一个及极其标准的不义的世界。

    在这样的轮回中,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怀疑它所有十字路口上的“安全岛”是否安全?所有公路上的“斑马线”是否可靠?

    在这样的轮回中,你们究竟还能去说些什么?也许,你们的罪恶、苦难与不幸早已超出可以去言说的程度。那可以去点数的有望救赎的范围究竟在哪里?你们不知,你们的骨子里暗藏着一种带绝对否定意味的虚无主义的杀机。痴迷局域,殊不知无形之中已包含有某种对大全之有的睥睨。你们让意识通过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去促成某种说不清的“事实”和认识上的“幻觉”。然后,自然就方便了一切尘世之罪和人性之恶的畅通,方便了一切心怀邪念和图谋不轨的人。于是,你们可以放心大胆、毫无顾忌地去从事你们所谓尘世的烦业。你们把作孽的烦业当成造福的事业,甚至不惜以“法律”的名义,以“道德”的名义,以“真理”的名义,以一切堂而皇之的名义圆满地完成预谋的自毁。先毁自己,后毁别人,最后毁你们的子孙。

    你认为,我们生活之所以真正悲惨的原因还不只是在于“亏欠”、“不完满”、不甚理想、不尽人意,而更在于我们内心首肯的那种虚无和笃信的那种假象。你提醒,构成堕落的不是显现的存在,而是对本源的遗忘。你觉得,我们所否弃和睥睨的才是最重要的,最本质的。这就是我们不能去认识,也不愿去认识的那个通世普存的真理——爱!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中的人,同情,宽恕一切,并尽力去促使某种真正善业的圆成。

    你说过,在这样的轮回中,要成为一个人是多么艰难!这也许得花上一个人毕生的精力,甚至连续几代人共同的努力。人之为人实是一种不断转换着的思想的冒险事业,每一次冒险都要求人要把他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存在水平。这样的人,他的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新的,因为他意在追求一种从不重复的经历,追求一种属于人的从不降格的体验和激情。他心中始终有一道无形的指令:“请精神些,再精神些,更精神些!”“如果我想精神,那世界上又有谁能使我不如此这般地精神呢?”除非你被堵。即使再苦难的时刻,他每一个失眠之夜过后的早晨,都会自己展示给自己一种内心的充实和灵魂的微笑。他时刻都能感受到那种做人的份量、力度和风格。他坚信,对人而言,意识、观念、思想、精神,不在的因素和生活的鲜明立场,它们本身就是最好的营养。他坚信,真正有健心强身之效的,并不是什么蜂乳、糖浆、山珍、海鲜之类,而是思想和观念,觉悟和信仰。正如克尔凯戈尔所说:“要有系统地使人精神的存在变得愈来愈容易。如何成为一个人,变成一个人,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奋斗是一种伴有剧烈痛苦的激情。美学的个人永远取决于外部事实和偶然事件,取决于幸运和成就,而伦理的人却完全能控制他自己的存在,因为这种存在正是他本人亲手所创造,并且他根本不要什么外部的条件。”

    唯灵者拥有太多的语言与活生生的感觉层面,穷尽了人生的多样性后,又会开始他无穷的探索。他相信,精神是面对着它自身的命运而与广大无垠宇宙展开的一次永恒的对话。而不像恋物的人,把一切的语言和句法都局限在日常经验的纠缠之中。他会问沃姆布兰德,为什么要写下《The Answer to Atheist》?为什么要写下《最后的言辞》?他终会理解,为什么在一切的否定之后,我们还需来一次肯定,正面世界,我们始终还有接通灵源的力量。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可能有一片需要由神的形象来充填的虚空。如果我们没有用神的形象来填满这一虚空,那我们必然就会只书写和阅读关于虚无之“美”和物质结构的书。我们就只能用物质的方式来思考世界,并以此方式来折腾这个世界,而不能用精神的方式来理解世界,并最终以精神的方式来审美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