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挂牌的两只新股如同其所受到的关注一样,给市场带来的是“惊艳”。当天,万马电缆报收25.93元,大涨125.48%,桂林三金以36.01元收盘,涨幅高达81.87%。而且,两只股票盘中市盈率都达到60倍以上,其中桂林三金市净率更高达21.38倍,万马电缆市净率则接近13倍。
“出乎多数人的意外”几乎是市场的第一感觉。当多数券商认为桂林三金的挂牌价格不应超过30元时,没想到该股却以32.50元高开,并最终以高开高走回答了市场对其的“不肖”,而万马电缆也演绎出了同样的故事。
毫无疑问,在监管层淡化了窗口指导之后,以市场化发行的桂林三金与万马电缆,留给市场的更多是失望。其大幅上涨亦表明,两只新股导致“新股不败”的神话继续上演。而且,两只新股遭遇暴炒,也分别触及《关于完善中小企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仅仅在开盘后的12分钟与17分钟,万马电缆与桂林三金被深交所停牌。
其实,在两只新股挂牌之前,深交所频频警示暴炒新股所面临着的风险,其中更不乏以真实的数据来进行说明。然而,对于暂停9个月之后上市的两只新股,投资者倾注的是更多的热情与激情。
即使以本周一两只新股的收盘价格来分析,估值水平早已透支了其成长性。因此,两只新股以目前的高估值,不仅丧失了投资价值,也同样失去了投机的价值。那么,剩下的则只有风险了。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施行之后,我们曾对市场化发行充满期望,但正如笔者所指出的那样,目前的询价机制,更像是变相的竞价发行,于是也就有了中小板三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水平都超过30倍的盛况。而且,可以预料到的是,今后的新股发行将脱离“低价发行”,也将更有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大肆“圈钱”活动。
事实上,《指导意见》最大的亮点在于,新股发行申购时将机构投资者赶到了网下,而中小投资者中签的机会增大了而已。而最大的弊端则在于,机构投资者为了获配新股,不得不纷纷报高价,进而提高了新股的发行价格,也意味着“市场化发行”的新股价格,至少在目前来说还难言合理。
当新股以高市盈率发行,并以更高的市盈率水平亮相时,本质上已将泡沫传导到了二级市场上,因而也放大了市场的风险。借助于高市盈率发行,上市公司与保荐机构成为其中的赢家,然而整个市场却不得不为之买单。
如果说桂林三金因为是首单,其高价发行有其“合理性”一面的话,那么其后的万马电缆与家润多同样以高价的面目出现,只能说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并不成功。其实,A股市场新股发行常常能以高市盈率的形式出现,主要问题出在供求矛盾。人为地锁定股份,并且还是较长时间的锁定,发行新股占总股本比重过低,造成了新股供不应求的假象,进而导致了从发行价格到挂牌价格的虚高,并最终损害着整个市场与投资者的利益。
中国证监会的相关人员曾表示,新股发行时锁定股份的现象,短期内还不可能发生改变。那么,高价高市盈率发行,以泡沫之身上市,将成为A股市场今后一段时间的景观,尽管这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