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因垄断而快速提升
已成中国经济发展一大掣肘因素
思考中国的经济问题,开始是越研究越复杂,当然也越有意思,随着思考的深入,归繁入简,有些问题看清了实质,其实也简单,但是背后的因由,是越研究越没意思。说中国经济已经市场化,其实还存在另一张皮,以至整个市场化被严重扭曲,那就是种种形式的不规范的政府干预行为,就是不规范,不愿意规范,实质上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对于资源的垄断,说白了就是内在的腐败和部门利益,完全扭曲了中国的制度的定型和市场化合理化。别的不说太多,说说大家意见很多的房地产和信息化的价格争论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中是否存在泡沫,是否存在价格虚高问题,有得那么多争论的必要吗?很多学者好像是不吃人间烟火的。高不高以普罗大众的收入比一下就知道了,天天炒那几个数字去争论,人家不看睁眼说瞎话你理那茬干嘛,很多媒体记者都没有主见,整天跟睁眼瞎的瞎起哄。说白了打上一个利益集团砖家的标记就完事了。这是面上的争论。而事实上,这其中还是有些问题不得不说,维持价格的高企,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其实是一剂毒药。而何以得以维持较高的房价?那是市场化不充分的体现,就是垄断而导致价格的畸形,进而也就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的畸形。房地产价格的高企,当然决定于房产资源的稀缺,房产资源的稀缺决定于建房土地供应的稀缺。这是由政府决定的。在中国的当前,空置率那么高,房价就是降不下来,可以看出,一方面当前的房价还有市场幻想空间,因为房产的稀缺性政府还没有解决的决心,故开发商不愿意降价,一向地方政府都是与开发商穿同一条裤子的,开发商心中有底气敢硬抗;另一方面是当前的房价少量的市场就足以支撑开放商的维持,这可以看出房价的利润的虚高的离谱,当然也有少部分是因为开发商历史积累的沉淀的支撑,这同样反映出之前房价的虚高的离谱。
价格的虚高在有些人眼里并不认为是有害的,认为同样是形成资产升值,社会资本扩张,只是钱到不同的人手里而已。之前本人有文章提到这里面根本的要害是快速提高中国的生产生活成本的问题,还有是极端不科学的分配问题,都对中国经济发展百害而无一利。任何产业都一样,合理的利润空间才是构成经济合理循环发展系统的基础。这个合理的利润空间只能是5-30点之间,最合理的空间是在10-20点。而中国的很多垄断利润,动不动长期处于几倍的虚高。而虚高的利润也必然推动成本的非正常上升。这对于中国还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发展环境,又能持续多久?其实不久的将来就必然形成自身的发展局限。
理论上说,房价下降逐步合理回归是必然也是必须的。至于当前政府不快速将房价过份打压下来,估计有保护房地产业不至崩盘,有毒资产不至过分出现的的考虑,不过这样,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估计将会是三到五年的一个过程。之后房价会回归一个相应的位置,经济系统消化确认之后,相关的价位将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本的一个新的定位。而相对于新的定位,三五年内中国也将有一个通货膨胀以及工资上升以相适应的一个过程,不然房价的回归下降的幅度照样小不了。三者的均衡点的出现,大致就是中国房地产行业见底的时刻。适度通胀估计明后年会出现,如果出现通胀,工资的提升就必须适当跟上,这是由当前的绥靖政策决定的。
对于虚高的利润必然推动成本的非正常上升,除了对于总体的社会发展的生产生活成本的提高之外,对于行业发展方面,还有因为不充分竞争背景下管理因素导致的营运成本的虚高,同样将不利于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我们可以看中国的信息化行业的发展。中国的信息化行业,包括电信、无线通信、有线电视等,基本还是处于垄断状态,这是近些年来中国发展较快而投入也比较多的行业。但是中国这些年来这方面的发展可以说并不怎么理想,高投入,低效率。这些部门是快速发展部门没错,同时也是高收入行业,但是其发展并没有与投入形成正比。不说别的,到目前,每一个信息用户超高的基本月租的收取,其收益是十分惊人的,而这样的收入和投入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速度和提供应有的服务,与国外很多国家相比,网络建设和技术发展应用都还低几个档次,这些年的国家支持和国民的无偿支持都到哪去了?很大一部分成为了推高行业发展成本的因素了。高工资,高投入、高利润,恶性的循环。而高利润的恶性助长,同样也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成本,在国外相对于国内基本福利化的信息生活成本,在国内是不得不正视的生产和生活成本,这就是国家持续垄断发展格局的结果。信息基础已经是国民的生活基础需要,进入与水电等基础保障一样的福利性保障状态是发展的现实要求。但我们国民和国家付出那么多,到目前还没法实现这个基本目标,这是值得反思的。
中国的3G启动了,可是虚高的价格,注定3G 又将成为推动中国生产生活成本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因为垄断的因素,即使价格虚高,中国人也不得不接受。因为其运行成本的虚高,即使有三家竞争,降价的余地也是很有限的,中国的上网费还有广电系统、电力系统等的竞争,至今就降不下来足可证明。而如果中国允许多几家民营营运商可以承租相应的基础网络开展信息化服务,估计结局会更好。这是一方面,本人不满意的是,交了这些年的基本月租来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十几年了,中国的信息化产业在中国电子产业硬件这么庞大的基础上,居然发展还是仰人鼻息,而到今天还没办法将成本降下来。而事实上拿到钱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各地广电集团手头居然没有多少的专利和知识产权,这是不是太对不起每月缴交高额月租的用户?!
本来以为中国信息社会升级构建应该是一件可以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如果还是维持目前的垄断格局,再过10年中国也实现不了跟上世界脚步的梦想,更不用说抓住目前机会实现超越。最近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即将推出,不知道其中关于信息化基础有没有相关的推动计划?未来的文化主要发展平台应该是信息化平台,如果信息社会升级构建没有好的基础,相关的规划估计也将大打折扣。
打破信息化发展垄断格局其实并不难,关键是相关利益集团的掣肘应该早点撇开。比如说,各地的广电集团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向全国拓展相关的不同信息化业务,这个没有多大障碍吧?三网合一还是不合一都不是问题,全面放开业务交叉开展就行了,多个几十家的参与,如果有那么一两家成气候,格局就会发生变化。甚至可以考虑,让香港的营运商可以将业务向内地拓展,先放开小部分地区试试也可以考虑吧。其实有一个根本的思路是,未来的方向必将是以无线技术为主流,那么国家可以允许民营基础网络提供商构建卫星系统提供带宽出租业务,将内容提供商与硬件技术提供商分开,几家硬件提供商与大量内容提供商构成一个大网络,这样的格局才是将来最佳的发展状态。
成本因垄断而快速提升已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掣肘因素,事实上不止是房地产、信息化产业,中国这些年来的国家大量投入的基础产业,包括电力、水资源、铁路交通等等都存在因垄断而成本快速提升的问题,有些体现在价格上,有些体现在高投入上,一个总的体征就是形成部门利益,市场竞争不充分,高投入,高工资,低效率。相关的效率问题被近些年国家的高速发展所掩盖,推动成本上升的问题也被国家的财政投资性安排所掩盖,但是一旦计算上国家的高投入,相应的问题就十分刺眼了。公共事业部分的高成本被掩盖了,但是与房地产、信息化方面的本质是一样的。相应的国家投入可都是国家通过压缩国民收入分配的税收和利润截留,一样是老百姓的血汗。凭什么就一直可以高收入、低效率?!这都是国家相关政策保留相应的行业垄断的结果。
部门发展的高成本事实上会很快演变成国民经济发展的高成本,相应的成本的传递最终还是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成本竞争优势的下降,更要命的还有其中的效率问题和发展的局限的发展空间压缩的问题。效率问题在当前国际竞争只争朝夕的背景下是很致命的,比如信息化,效率低永远只能仰人鼻息。而发展局限的发展空间压缩问题,比如因垄断而导致的信息化的得过且过,压根没有发展空间的拓展动力,自我的压缩如何去实现赶超最新发展前沿?!而因垄断没有提高效率的概念,很多公共部门对于最新科技的应用并不热衷,那么如何在方方面面实现更高质量、更经济、更快捷的服务?!
这方面相关的部门没有必要叫屈,有关部门是付出很多,也做了最大的努力,发展成效也应该说不错。但是由于制度性安排的原因,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效果,反而出现相应的制度性导致的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这方面主要是政府要考虑怎样实现民间化多元化、市场化发展格局的问题。放开市场,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反垄断确保充分市场竞争是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时刻把握的天条原则。
200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