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在报纸上刊出一则寻找接班人的广告,条件只有一句话:“要独立思考,情绪稳定,对人性和机构的行为特点有敏锐的洞察力。”
任何一个价值投资者拿到巴菲特对接班人的选拔条件都不能不深入地思考,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巴菲特所要求的心理稳定,情绪稳定,对人性和机构的行为特点有敏锐的洞察力。换句话说,巴菲特的招聘条件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知人知已。也是中国古语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从这个招聘条件上能够看出,巴菲特最终把价值投资定性为人性的博弈。为了能够取得好的投资成绩就必须擅于人性博弈,并在人性的博弈中取得成功,而要想在人性的博奕上取得成功就必须了解自己,最终保持平和的情绪。更精简地说,巴菲特一生的巨大成功就是在知人知已的情况下保持平常心,而不是估值(估值也重要,是个基础,但不是关键),更不是了解复杂的全球金融形势。保持一颗平常心是价值投资的最高境界。巴菲特真正与众不同的就是他在巨额财富面前,在重大危机面前,始终保护一个平常心。在金钱面前,荣誉面前,地位面前更是以平常心代之。巴菲特做为全球首富,在我所知的范围内他可能没有保镖,为什么这么有钱的人没有保镖呢?因为,巴菲特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他没有敌人,没有仇家,家里也没有大额现金,更没有复杂的矛盾纠葛和利益关系,他所以这么洒脱和安全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平常心。无为而无不为,不争,乃大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平平常常顺其自然。
推而广之,在东方哲学的视角下,任何事情处于一种正常状态、和谐状态和中间状态才为最佳。一切矛盾、一切问题、一切危机,都是因为维持事物存在的某个要素处于不平衡和失常状态造成的。万物的最高境界就是守常,内部各要素之间要维持一个正常的平衡和谐关系,外部各要素之间也要维持一个和谐正常的联系,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危机和倒退。
用这样的思想和理念回过头来看价值投资,看资本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资本市场完全可以在2000-3000点维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谐的发展,维持一个正常的投资回报率。市场在恰当的范围内和谐地波动,水平高的多挣点,水平低的少挣点,这是常态,也本来就应该保持这种状态。然而,我们的思想界提出了“十年大牛市”,我们的投资者追求“超过100%的投资回报率”——不能容忍一年之内不翻倍。我们不能容忍正常,渴望一日千里,所以股指很快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涨了五倍。一方面,我们实现了自己的超常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我们也颠覆了常规,突破了正常所能容忍的极限。其实,我们永远不能挣脱常规的约束。常态、常规、常识是投资的“王道”,是不可以颠覆的“铁律”。超越了常态、常规、常识,我们最终要受到惩罚。
“常”其实也是中国古典哲学里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常”是规律的表现,常态和异态是一对辩证矛盾。常态维持了事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异态维持了事物的成长性和发展性。大部分情况下,事物需要以常态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况下,一定的时间内,一定幅度超越常态,是可以的,但是长时间、大幅度超越常态,则是难以维系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需要维持“平常心”。没有“平常心”,就不会正确理解身边的环境,不会正确理解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和股票。“平常心”是与客观事物存在状态相一致的一种主观状态,是最高境界,是最需要保持的。有了“平常心”,你才能正确地理解所接触到的一切。作为投资者,由于股票的价格和公司的经营情况总是反复剧烈地变化,从而导致投资股票的环境相对复杂。这时,“平常心”就更加显得重要,没有“平常心”,就会被股价和企业变化所误导,就不会有正确的判断。只有在保持“平常心”的基础上,用常理、常识、常规、常态来看待问题,来思考问题,正确的结论才会出现,投资者才会不接受、不容忍、不参与任何违反常理、常识、常规、常态的投资。
比如,在上证指数冲上6000点的时候,全中国到处都流传着“十年大牛市”的理论。这种理论看上去极为完善、全面,对于大部分投资人而言,都很难辨别其是否正确。然而,如果用常理、常识、常规、常态来思考当时的情况,正确的答案马上就会出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涨五六倍不可能是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事情就不能参与。再比如,在中国股市已跌去三分之二的时候,从常识上讲,不管是否能挣钱,但总体风险已经不大。然而,此时却到处弥漫着更悲观的理论和学说。这些理论和学说非常严谨,头头是道,同样让你很难辨别,但是,只要你用一些常识来思考一下,结论其实也很简单。
在一个明显没有价值的市场环境中,大家所以愿意相信还会上涨,包括价值投资者还相信市场存在价值,原因是什么?原因并不是智力不够,而是人性和情绪上出了问题。当面对滚滚而来的财富,人已经被市场气氛所迷惑,人已经完全被感性所控制,快速大干快上,快速飞速发展,快速走向某个伟大的状态,成为人们脑海中的全部。理智、真正的估值、真正的绝对价值、真正的普遍价值已经在人们脑海里没有了,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人性的管理,对人性在行为决策和投资决策中的可怕作用认识不够。在投资过程中,始终是理性和人性两股力量共同支配着投资行为,并且人性具有基础决定作用,因为,理性是在人性的基础上开展工作的。一个人他可能他没有理性,但不可能没有人性,理性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之上的。我们说投资决策需要理性,但理性不是孤立的,理性的前提是在人性方面处于正常的状态。如果人在决策时始终处于平和、冷静、客观和实事求是中,那么这种状态下一定的理性思考就会产生出正确的思考;反之,如果人的情绪处于一厢情愿,着急,贪婪,自以为是,甚至于过度自信和过度自大等不利的情绪中,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思考都是非理性的,已经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时,理性已经成为人性的奴隶,理性已经基本不存在了,所以,正确的决策只能在平和的状态中和在对人性的有效控制中产生。
在投资实践中,投资人应该把控制自己的人性,修炼自己的情绪做为一个很重大的工作。如果我们不在这个方面投入必要的努力,那么,我们在理性方面投入的努力就会大打折扣。我们要借助一些简单的常识和道理,来调整情绪把握人性。一夜暴富不会长久,正常的收益率也就是百分之十几或者几十。天天发财,次次盈利这种情况也没有。别人赚了大钱,自己不眼红,安于稳定的正常收益;自己亏了钱不过分焦虑,能回归平和。当我们决定投下一笔资金的时候,不应该忘记我们会有考虑有不周全的地方,应该做好必要的防范,而不是坚决的对赌。凡此种种都是简单的常识,也是人性管理和情绪控制的有效方法!
在一个杰出投资人的办公室里,曾经看过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对于投资人最重要的是管理你的心理,让你的心始终平和”。现在想来,我对这句话相当认同。如果你保持了“平常心”,很多事情就会变成一些简单的常识,就是层“窗户纸”;如果你保持不住“平常心”,你就会被异化,就会沉溺在复杂的理论中,接受并进入各种非常状态,是不会有出路的。
也许,这就是股神对接班人的招聘条件特别关注人性和情绪稳定的原因!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保持平常心
评论
3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