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邀去参观历代帝王庙。一个强烈的念头就一直在心头脑海回旋,中国人啊,到底最终要接受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来这个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在南京建的供奉历代开国的君王,包括明朝推翻元朝
我去参观的时候由西城区政协副主席许伟先生特别为我们解说,他是一位考古学家,对于文物与历史如数家珍,听了他的解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座庙可不是为了表彰帝王功绩而兴建。
既然称为历代帝王庙,可不是所有的历代皇帝都可以进入祭祀,例如: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篡汉的王莽、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这些都不在其中,那么是谁决定的?原来最早是朱元璋定的,只祭祀16
当然,你也可以从反面来看,哪些皇帝能入祀?哪些不能?似乎法统的观念左右了他们的选择,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间,仅有21
历代帝王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我最好奇的。因为它是明朝朱元璋下令建的,而清朝的三个皇帝又刻意的保存发扬,它显然不是只为了让历代皇帝的亡魂有所依归而建,但我也不认为乾隆所说的“中华统绪,万世一表”就能说清楚,因为这是统治者为了说明统治的正当性而刻意解释的,今天已经没有皇帝了,那么对帝王庙存在的核心意义应该怎么看呢?
简单的说,它是一座文化遗产,它祭祀大殿用的柱子与紫禁城太和殿用的柱子都是金丝楠木的,今天是绝无仅有的。但,它的规模和紫禁城的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那么仅仅就是一座古迹吗?我想提出一个疑问:中国的帝王思想和西方的帝王思想有什么不同呢?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宣扬的是王道思想,西方人谈的是霸道思想,有没有道理呢?因为他认为中国的皇帝将国家建设强大起来后,要四夷归服,但不是要去侵略他们,让他们变成中国的殖民地,这段话是说给当时列强说的,而中国帝王在王道思想的建树上其实很少,看到的是傲慢与无知较多,即便是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节马嘎尔尼也要求他们像藩国觐见天国皇帝一样要下跪,这种礼节是过去中国征服附近邻邦,要求他们称臣衍生出来的礼节,所以根本就不是王道思想,到了满清末年,每战必败,割地赔款,更谈不上可以发扬王道思想的能力。虽然满清皇帝不在历代帝王庙中,但这些在帝王庙中的帝王可以让我们称得上是王道思想发扬者的,鲜矣。
那么我在凭吊历代帝王时,我应该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与心情呢?我面对大殿中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牌位时,我心里想的是苏东坡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历代帝王庙要传承的思想是在这些帝王身上看不到的特质,正因为他们做不到,所以“俱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