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浩宇:中国联通别被传统文化所困


要说联通,还真绕不过移动。

这二位一红一蓝,堪比饮料界的两大可乐,也同样是一个传统一个酷!

但近期,二位的新动作在我眼里都有点不尽人意。移动为3G业务推出的G3品牌,名字很好,标识却有问题,非但不酷,反倒被联通的中国化感染了。而联通呢?新推出的全业务品牌“沃WO”,方向没错,依然在走自己的路,却有点过之而不及。

因为联通“沃WO”的品牌文化性远远大于商业传播性!

联通“沃WO”一经推出,看到大大的英文标志“WO”,我的脑袋里便立刻蹦出这个信息:07年初,美国《时代周刊》将“YOU”评为2006年度风云人物。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一个面向中国人的中国品牌,很中国化的英文名“WO”算是成功的,但中文名“沃”却存在先天性的问题。

有“YOU”就有“WO”,我相信联通之“沃”想要表达的正是“我”,可为什么已经姗姗来迟却还要犹抱琵琶半遮面?难道正是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移动有“我能”和“我的地盘我做主”,中国电信有“我的e家”,他们都是围绕“我”的概念展开业务推广,所以联通只好卯足劲弄个“沃”出来,一为区分,二为体现品牌一贯的文化感?三来嘛,或许考虑到,既然英文名为“WO”,若中文名为“我”,似乎无异于充当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何谈国际化和品牌深厚的文化内涵?可遗憾的是,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后发制人的气势,反倒有种隔靴搔痒之遗憾!盲目区分或者文化性考虑太多,难免曲高和寡。

究其原因,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沃”的遗憾绝非意外,也并非偶然!

从联通的中国结标志可以看出,联通找到了很好的符号,并一直很注重对这个符号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宣扬,即便是面向国际化而进行的符号升级,也只是把中国结移动一下,从理性角度而言这是明智的,就情感而言这是可敬的。可以这样说,联通也从此索性种下了中国结的种子,并看着它生根发芽开花……。这次提出的“沃”,从理论上来讲,和联通的文化内涵相吻合。从品牌塑造的角度而言,这似乎也是沿着十分完美的理想的路线在前进。

 

 

但品牌塑造不能止于完美的理论,更需要曲折的探索,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那纯属自我感觉!而品牌最重要的恰恰是给他人的感觉,所以从品牌传播的角度而言,“沃”和它本身的意思一样庞大而空洞!无从击中传播要害!

关于“沃”,联通在其3G网站上有多角度的解释:在“沃·溯源”中引用资治通鉴的“沃野万里”为“沃”开道,并且说,从甲骨文中找到了“WO”的雏形(这又让我想到了劲霸男装的新标志,解释的很好,可怎么都改变不了破碎、投降、沮丧之态,当然“WO沃”的设计要好多了);在“沃·联通”中写到:中英文发音相通,在承载其品牌文化丰富内涵的同时,也表示了对未来科技时代的一种惊叹。而“沃·魄”和“沃·愿”我真不想细看,只觉得舌头有问题,是“落魄”还是……?

解释也算“联通”(联想后通过),但你所呈现的应该是无需解释的!文化作为一个纽带连接你我,理应彼此共鸣,但过于繁杂就会化身为障碍。我更看到一位网友把“沃”理解为“3”和“夭”的组合,暗喻3G夭折!可见,品牌塑造真是不能一厢情愿啊!你玩传统文化,可有人比你更会钻牛角尖!

永远不要忘记,商业沟通永远不变的法则就是:简单直接最有力量!

再看“沃”,用一个汉字算是简单,但用一个稍微生僻的汉字则是冒险,而用一个发音如此沉闷且生僻的汉字则无异于自暴自弃!

sorry,归根结底,我只能说,“WO”很中文,“沃”很英文。

最后依然是期待吧,因为作为一大老爷们,我还记得那条关于联通和移动的黄段子,我真希望联通也能勃起一回,移动起来,毕竟你的目标人群大都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