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为魂,西学为体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国学热忽然在中华大地蓬勃兴起,这似乎有悖于常理,也引起了人们对东学西学孰优孰劣的争论。就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老子早在2500年前就回答:东学优于西学。这个答案就蕴含在道德经的第一句话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的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就是西学的逻辑;常道、常名就是万物之始:道。显然,常道优于逻辑,因为逻辑就是常道生化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学了30年西学,不但没有把中学彻底打垮,相反更激起了中学热了?因为,研究宇宙常道的中学,是不可能被打垮的。

  但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恰恰也在于老子的第一句话里,导致我们看不起可道之道,认为它只是术,不足以为道;也导致我们把辨证思维看成是唯一的思维方式,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思维混乱;导致我们不愿意,也无法对客观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科学技术严重滞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我们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革30年,我们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引下,大量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可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等于说西学是第一的,优于中学。

  但人们也逐渐发现了西学的缺陷,使中学逐渐兴盛。那我们是不是又要回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窃以为绝对不可。正确的策略应该是“中学为魂,西学为用”。

  中学注重心灵的感悟,西学注重大脑的逻辑分析,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传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本质上并没有承认大脑逻辑分析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就不可能和西方全面竞争。其表现有三:

  1)国人不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不可能取得科学知识的重大创造;

  2)国人不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不可能建成一个法治、文明的社会;

  3)国人不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将永远处于未开化状态。

  因为只有逻辑思维的分割、分析,才能把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现实世界彻底分开,才能使我们对现实世界有最详尽的认识,才能催生科学、法治、文明,和心智的开化。

  但是,纯粹的逻辑思维,却会让人陷入一种绝对自私的境地。因为人用逻辑思维把自己和世界彻底分开了,这将丧失人文关怀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不以为忧,反倒理直气壮地要求高奖金,就是明证。

  “中学为魂,西学为体”就不同了,让我们既持守了常道,保持了自己心灵,又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走向文明、法治、科学。因为西方人缺乏对常道的天然感悟,坚持“中学为魂,西学为体”,也使我们有了强于西方的差异化优势,可在竞争中超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