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我们经历了什么》(2001年10月)


2001年10月

   10月伊始,友善的中国人给处于“冰天雪地”里的美国航空业“雪中送炭”——4家航空公司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了价值约16亿美元的购买协议。这使得美国商业部长埃文斯的委婉道谢显得有些激动而言过其实,他说:“这笔定单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经济目前需要的”。
   一直到10月8日前,整个世界都被一种压抑感所控制。直到这一天美国和英国打响了针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本·拉登恐怖组织的报复行动的第一枪。
   仗打起来了,美国的军工业又可以加大马力转动起来了,这可是美国经济繁荣“源泉”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一位军事观察家提出质疑:用100万美元的导弹轰炸10美元的帐篷是否有意义?可谁在乎呢!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10月17日宣称,尽管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经济的基础仍是坚固的,他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充满信心。
   而就在前一天,同样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显示,美国工业生产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创下了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工业生产持续下滑的最长记录。
   这让美国人有点迷惘:格林斯潘真的是自信还是老糊涂了?
   但这并不防碍“金融大鳄”索罗斯对格林斯潘热情洋溢的表扬,这位亿万富翁认为,格氏在9·11事件后眼见消费者信心下降“大胆地”采取步骤降低了利率。
   “我们正陷入衰退,我们知道第四季度将是可怕的。”末了,索罗斯却扔下了一句与格林斯潘有点意见相左的话。
   美国会议委员会10月22日发表的报告似乎证明了索罗斯的预见要更高明些,这家著名的研究机构公布,预测未来6个月美国经济走势的重要参考数据——美国先行经济指数一直在下跌。
   美国众议院显然感觉到了危机。10月24日,他们通过了共和党提出的总额高达10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发展法案。但通过法案的过程显得艰难,这可以从赞成与否决的票数比例上看出来:216:214。
  10月30日,一份抽样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再次大幅下滑,降至7年多来的最低点,而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二,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每况愈下的消费图景急坏了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他不得不恳求美国人:“如果你爱纽约,就来消费吧”。
   但真正让他担心的事还在后头。已经有47%的大公司表示,要搬出曼哈顿下城这个地方曾经是纽约的代名词。而与曼哈顿隔水相望的泽西城却成了新“纽约”。这里不但地价较低,税收优惠,而且还不会让人轻易想起过去的痛楚,投资软环境“看上去真的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