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的冲击,持续繁荣的时代成为过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危机前的状态相比,出现储蓄增加、需求减少;生产则库存增加、产出减少;金融机构资产价格下降和信贷流动性减弱等状况,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方案有效缓和了这些变化的趋势但这些状况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而这种不确定性最终获得解除并且实现全球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的指标为:拥有可持续的财政状况、明显为正数的短期官方利率、以及具有清偿能力的金融体系。
达成这些指标,需要创新经济管理理念,而不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维护原有经济运行体系使之走上正规,对资本运作体系需要保持它的自主性而不是自由性,需要保持它的社会性而不是一味以资本为中心,需要保持它对社会效益的有利作用而不是鼓动投机性。为此,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改进市场经济体系,保证政府的有限支持和市场要素的可选择性。
加强监管和有效开放
加强金融体系的安全和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国家纾困、向银行注资强化政府主导稳定经济的作用之外,在社会公共管理领域、产业发展政策上加强开放性。
需要在投资、创业、社保、医保等领域增强开放性,使得个人、私有部门具有更强的主导权,即在大公司破产或者运营困难的情况下,增强民间创业能力,整合流动性不强的分散资本;打破产业巨擘的隐形垄断、消化产能;强化社保、医保对公众的开放性,即公众的支付和支取的方式增加可选择性。
对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并在税收、管理、服务方面加强灵活性,允许中小企业参与公营部门的运营,制定合理税制鼓励资本向产业链下游扩张,改进企业发展的社会平台即增强、引导法人实体的组织性与自组织性以便利经济信号的传导和抗风险能力。
家庭经济与国家经济
经济是人的经济,市场是人的市场,唯有人的社会角色的转变才是经济和市场转变的根本原因。强化政府在解救经济危机的作用的同时,必须解放人的僵化的经济观念,使得家庭负债和有效需求转化为对国家新产业和新行业的支持,即创新家庭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角色,发展围绕以家庭为单位的产能运作模式;国家经济改革以增加家庭资本流入流出性为其中的衡量标准,使得家庭投入与产出呈上升趋势,即理顺家庭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关联关系,使之投入一份力量的资本换来社会经济的能量递增以强化自身的经济。
全球行动与各自为政
G20峰会为消除经济危机在一些环节上达成了共识,强化了IMF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通过扶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经济发展的空间并增强它们的产能吸纳能力,增加全球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各国也需要根据各自的经济型态以及与全球经济的关系,自主处理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稳定强化与经济相关国的关系,增强抗风险的实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