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发展道路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由此可见,实践科学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走一条文明发展道路。回顾一下历史,不难发现,文明发展道路的得出,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完善,再实践、再认识、再完善的发展过程。
一、从“两手抓”到“四位一体”
改革开放初期反复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使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完善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使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为包括政治文明的“三位一体”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四个建设”的中的经济建设仍然是第一位的,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的,也是与我国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相一致的。首先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保障。其次,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没有政治建设,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三方面的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再次,文化建设,就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先进的文化建设,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最后,社会建设,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其他三个方面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强调“四个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物质文明”到“生态文明”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国生产力发生深刻变革,生产关系不断发展之后,对上层建筑领域发展提出的必然性要求。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它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是类似于金钱等等的实物。物质文明越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改造自然,征服宇宙,推动人类社会本身的进步创造了优越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渗透在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是政治文明的基础,民主、法治与政党构成了政治文明的基本主题,政治制度、政治意识、政治发展构成了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引起的国家管理形式、结构形式的进化发展,即政体或国体、政体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成果。在政治观念层面,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的更新变化。政治观念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精神文明的其他部分一起,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种得以产生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政治形态、意味着社会政治领域的进步、意味着政治的发展。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生态文明是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又一大进步。生态文明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必然体现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现实体现。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文明。恩格斯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文明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产物,它受社会形态制约而具有社会性。社会文明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首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协同作用,物质文明从根本上制约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其次,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指引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铸造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支柱,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浓厚的科学支撑,人文基础;第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作用,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个建设与四个文明是相对应的,文明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实现文明发展就是要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达到统一、协调发展,实现文明和谐,不断改善耗损抵触、对抗冲突、混乱失衡等社会机制运行不良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境界。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全面发展、全方位的文明建设,包括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文明在内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附:文明语录
《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
唐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
清钮琇《觚賸•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复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缯为囊,盛印於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缯。”
《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
元耶律楚材《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
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
宋司马光《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台阁尤蝉联。”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汉焦赣《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镝。”
前蜀贯休《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
鲁迅《准风月谈•抄靶子》:“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
《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后汉书•邓禹传》:“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
《新唐书•陆亘传》:“亘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清秋瑾《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
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恩格斯
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度服务的。——列宁
爱护公有财产,就是共产主义的特征。——加里宁
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幸田露伴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英国)
文明的历史是人类得到缓慢而痛苦的解放的历史。——英格索尔
万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经不起它所面临的多重危险的威胁。——亨•哈•埃利斯
明日的文明,始于今日的奉献。
这次战争我们用核子,那么下次我们只能用棍子--爱因斯坦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知耻近乎勇。——孔丘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链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文明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