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一条新闻《全国妇联:非同龄退休制影响女性公务员利益》引起笔者关注。新闻大意:针对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问题,全国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女性公务员应与男性同龄退休,提高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不会显著加大社会就业压力。同时,这也是性别平等的体现以及对劳动者权利的尊重。
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中国一直就是男权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由来已久,妇女解放也是全世界呼声最高的国家之一。笔者认为妇女解放应该体现在政治平等、教育平等、劳动就业平等,而不是体现在同龄退休上。为何这样说呢?因为:
男女在生理上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55岁以后的男女差异更明显。55岁的女性基本进入更年期,从生理和心理上来说已经进入老年期,记忆力衰退,理解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程度退化。由于传统思想,男女家庭和社会分工侧重点不同,女性更多侧重家庭,抚育儿女,打理家务,精力分散,影响到对工作的投入,具体表现为同时步入社会的男女,由于生理、心理、思维方式的不同,男女知识结构就会出现差异。尤其是女同志更年期前后,学习欲望明显减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没有同龄男同志强,知识面也就没有同龄男同志的宽。当前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对工作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知识更新的速度也不断加快,55岁以后的女性公务员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她们又如何能赶上这样的工作节奏呢?怎会不影响工作效率呢?
其次,由于生理因素,女性一生至少经历一次生产,如有意外,还会有多次生产。众所周知,女人生产对女性健康有一定伤害。况且多数女性都深受妇科疾病的困扰,而这些妇科疾病的征兆一般都在40岁以后,由于女性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才会表现出腰酸腿疼,筋骨疼痛等病症。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根治妇科疾病的医疗技术。尽管55岁女性公务员主要是做文职工作,体力消耗少,试问如果没有好的体力,脑力能跟得上的吗?从这个角度来讲,延迟女性退休年龄,并非是在关爱女性,而是对女性的一种摧残。
再次,“提高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不会显著加大社会就业压力”这一说法,笔者也不以为然。社会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55岁以上女性公务员虽然数量不多,但如果推迟退休年龄,无疑给年轻人就业造成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影响年轻女性的就业。因为老的没有退,还占着编制,占着岗位,年轻的就不能上。一般单位领导都不愿女性过多,特别是县级以下单位,比如防汛、森林防火等行政工作,女同志多了,不便于工作的开展。再有基层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遇到突发性事件情况比较多,如抗洪救灾等,女性的应急能力,应变能力没有男同志强,这样单位对女性的工作怎能不限制?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单位领导在接受新人员的时候,不选择女性,这样也就影响年轻女性就业。如果再让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推迟,在就业岗位一定的情况下,怎不加大社会就业的压力?
由此可见,笔者认为,女性公务员与男性同龄退休的问题与性别平等没有关系,延长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是不符合大多数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如果要从尊重女性劳动者权利来考虑,不妨将女孩入学年龄提前,以延长女性劳动时间。因为女孩比男孩成熟早1到2年,而他们入学年龄要求却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