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


09年4月13日,应绿色时报高级记者段华先生要求,一同飞车儋州拜谒东坡书院。书院与儋州故城紧靠在一起,前有百亩水塘,傍有北门江绕身而过。院内古木参天,家国沧桑扑面而来。

史载,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十七日,62岁高龄的苏东坡接到诰命,责授琼州别驾(琼州府副官),昌化军(儋州)安置。四月十九日他携三子苏过从广东惠州起程,途经梧州、藤州、雷州,于七月二日抵达儋州。他先住在儋州官舍,后被上司逐出。老百姓和他的学生为他筑室于城南的桄榔林下。苏东坡摘叶书铭,曰其新居为桄榔庵。

东坡书院位于海口至三亚(西线)180公里处的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北宋(公元1098年),占地2500平方米.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为现名。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树幽茂

现在的东坡书院,原是儋州名儒黎子云的庄园。苏东坡刚到儋州,黎子云便聚结儋州的秀才们向苏东坡请益问奇,并经常请苏东坡和军使张中到他的庄园作客、钓鱼、讲书。来的人逐渐多了,有人建议捐钱筑屋作东坡讲学之用。东坡于是高兴,取《汉书•杨雄传》“载酒问字”的典故,名其屋为“载酒堂”。第二年,载酒堂落成。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东坡居儋三年,克服艰苦,躬耕自食,与儋州人民亲密相处。为振兴儋州和海南的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农业生产,移风易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治病救人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用今天的话说是可以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是苏东坡把他乡儋州当作自己故乡的最好写照。“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是苏东坡对儋州人民情感的真切流露。在他谪居的儋州古城——中和镇,到处有他的足迹,连空气里都有他散落的遗风。尤其是其亲民爱民为民排忧解难的故事有如千年陈酿,历久弥新。据后世仰慕者统计,苏东坡居儋三年共创作了300首(篇)诗、词、表、赋、记以及论文。作为文化遗产,这无疑是儋州乃至海南最为珍贵的瑰宝。

有人据此断定东坡书院是海南文化发祥地,说,苏东坡在这里传播中原文化,培养了海南首批举人、进士,在推动海南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事实上,东坡北归第3年,他的学生、琼山姜唐佐八股得中,成为海南第一个举人,应验了东坡儋州讲学时说的“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的预言;又5年,儋州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儋州人民不会忘记这位遗功德于海南的大文豪。苏东坡虽然离开儋州900余年,但是儋州人民无时不在爱戴他,怀念他。这其中,留存并发展至今的东坡书院、东坡树、东坡塘、东坡路、东坡桥、东坡井、桄榔庵、东坡中学、东坡小学等,便是很好的心情表达。

关于东坡书院,历史上,还在元泰定4年(1327年),南宁军(儋州)判彭应雷寻拓旧基重建载酒堂,并于载酒堂后面建大殿,更名东坡先生祠。明永乐7年(1409年),知州陈敏重修;明成化9年(1473年)夏,知州罗杰、千户张钥商量捐俸重修,加筑围墙;明万历23年(1595年),知州陈荣选增建载酒亭及其莲花泮池、钦帅堂,修浚古井并命其名曰钦帅泉;明嘉靖27年(1548年)复为学堂,改名东坡书院。清顺治17年(1660年),分巡海南整馀兵备道兼提学广东按察副使韩庭芑和儋州知事徐凤鸣捐资重修东坡祠;清康熙9年(1670年),知州滕元鼎重修;清道光3年(1823年),副贡唐书启重修;清光绪19年(1893年),绅士周秉忠由书院拨款重修,增建两庑廊、前后四间耳房和头门。明清期间儋州学者相继于书院设帐讲学,如清进士王云清、举人唐丙章等。民国7年(1918年),琼崖道尹梁迈捐俸400元,增筑左右围墙、修葺大殿、载酒堂、耳房、莲花泮池等;民国23年(1934年),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王定华抵儋州,首倡全面重修,建东坡公园并修筑东坡公路。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但文革期间备受破坏,还在书院内创办了中和第二小学、中和中学(后分别更名为东坡希望小学、东坡中学)。1982年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亭及其左右莲花泮池。1984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大殿、载酒亭、左右庑廊、前后四间耳房、钦帅泉、头门和围墙。1984年成立东坡书院管理处,同年中秋节东坡书院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建陈列馆、东坡笠屐铜像,重建尊贤堂;1987年建迎宾堂、望京阁、回廊。东坡希望小学、东坡中学彻底迁出。1992年旅台诗人王彦先生等捐资建怀贤亭、假山。1995年国家文物局、儋州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建钦帅堂,春牛石雕。1997年征用农田11亩建东坡广场,2007年市政府投入30万元资金硬化、绿化东坡书院。2006年书院集资修尊贤堂恢复开放。2007年儋州市检察院、林业局、法院捐款刷新大殿、庑廊、载酒堂、四间耳房、头门、围墙。2008年儋州市民政局、工商局、洋浦管理局捐款维修尊贤堂,制作两庑廊书画展柜。2008年增设翰林园、劝耕圃等景点。

在保护范畴,1994年1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东坡书院为第一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东坡书院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列为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作为文化学者,对上述猩猩作态,蒋伏利和段华都表达了各自不以为然的观点。

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四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亭上挂着“载酒亭”和“鱼鸟亲人”二块横匾。载酒亭绿瓦重檐,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至于“鱼鸟亲人”的横匾,有附会者解释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 幅图画,生动形象。载酒亭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

过了载酒亭,拾级而上是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堂中两侧,陈列历代名人瞻仰书院留下的墨宝碑刻。有元代石碑,还有杨万里、虞集、唐寅、郭沫若、田汉和邓拓等大家诗画碑刻以及清代探花江国霖等名家多幅楹联。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唐寅的题款“东坡在儋耳,自喜无人识,往来野人家,谈笑便终日”,颇觉坡仙潇洒出尘之致。载酒堂的后面是东坡祠。祠内主要展出东坡墨迹,正中是东坡讲学图彩雕。祠的前面建有东西庑廊,与载酒堂相连,形成四合院。庭院内有300多年的两棵古树,显得幽静典雅。

穿越时空隧道,来到900年前的载酒堂,感受东坡先生与黎子云的清谈

东坡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鸣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东坡书院中轴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一片翠绿的花圃,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铜像右侧是尊贤堂,后面是陈列馆,陈列的内容分:苏东坡生平、苏东坡在儋州、后人对苏东坡的景仰。从陈列馆的侧门来到后园,在树荫深处是怀贤亭。亭的两旁是翰林园、假山、劝耕圃和狗仔花景区。再往前走就是东园了。内有望京阁、迎宾堂、春牛石雕、钦帅堂(现为奇石馆)、东坡茶座。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

东坡书院怀贤亭旁有一个很特别的景区,叫“狗仔花”。狗仔花蕊状如五条小狗团团围坐,非常形象。关于此花,相传王安石曾就狗仔花写过两句诗:“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苏东坡看见了,认为写得不符合现实,便给改成“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阴”。王安石知道此事后,哂笑苏东坡见闻不广。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儋州,亲眼看到了狗仔花和明月鸟,才恍然大悟,自己当年原来是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东坡书院所在的中和镇是儋州故城和古儋州的州署(公元610-1922年)所在地。“儋耳古城古迹多”,城里保存两个较完好的明代古城门和古街道、古民居、东坡井、桄榔庵、丽泽书院、魁星塔、关帝庙、北帝庙以及纪念冼夫人的宁济庙等古迹。古镇受东坡文化的影响,居民们喜文弄墨,镇上各家各户自己撰写的春联是一道文化风景。逢年过节,迎龙舞狮。尤其是元宵、端午、中秋时节,小镇万人空巷,四面八方的青年男女似洪流般汇聚对歌(调声),在撒播第一种爱情的同时,还附会蒋伏利描绘的第三种爱情。

土榨糖条、土榨花生油、三百年东坡芒果是中和特产,地道纯香。古镇的风味小食颇具特色,中和中秋月饼、香糕远近闻名,吃过三年嘴还香;中和狗肉,中和烤乳猪稍有名气;包叶馍、干糕、雅馍、锅头馍、芝麻豆腐、油糕等小吃值得一尝;东坡书院的“东坡宴”更是让人回味无穷。“东坡宴”的主菜有东坡肘子、东坡豆、菜羹、红焖土鸡、清蒸山薯、玉糁羹、酒煮蚝等。东坡先生曾风趣地描述食蚝,“肉(蚝)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每戒过子(苏过)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东坡书院是文化圣地,常有政客官僚、骚客文人、商贾大款、闲云野鹤来到到儋州故城,或寻访东坡踪迹,感受大家情怀,或尊贤堂里敬上一柱东坡香,东坡茶座饮一杯东坡酒,品一壶东坡茶,尤其在劝耕圃里体验一把东坡荷锄耕作的乐趣之后,还可以在钦帅泉边掬一盆东坡圣水洗去满脸世俗的尘埃。

 东坡圣水洗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