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商圈


商圈的变化,时时牵动着业绩的发展,因此在开店时,商圈的设定异常重要。
   1、商圈设定分类
   商圈的设定大致上可分为两种型态。
   (1) 徒步为主的商圈。徒步为主的商圈,例如商业区、住宅区等,以店为中心,半径约300,以走得到且快速方便为主。
   (2 )车辆动线为主体的商圈,例如交叉路口附近及郊外主干路上,此种商困大多设置于郊外或下斑路线上,有方便的停车空间及良好的视觉效果,可满足流动车辆所需的商品。
   2、商困以区域大小的分类
   以区域的大小加以分类,则有下列几种型态。
   (1) 邻近中心型。其商困的设定大约在半径200—500左右,即徒步商圈,此类型商圈分布在每个地区人口较密集的地方或商业集中地。
   (2) 地区中心型。其商团的设定一般在半径1千米,人们称之为生活商圈。
   (3) 大地区中心型。此为地区中心更广的商圈。
   (4) 副都市型。通常指公共汽车路线集结的地方,可以转换车,而形成交通集会地。
   (5) 都市型。商圈可涵盖的范围,可能是整个都市的四周,其交通流或人潮流的层面,可能来自四面八方。商圈的特性
   商圈的特性若依通常的习惯,常将实地环境分成下列几种。
   1、住宅区
   住宅区内的户数基本上须达10佃户左右,如以14人来计算,则人数将达4000人左右。
   2、教育区
   教育区及附近有大、中、小学等学校,其中以私立学校较为理想,因其学生大多比较有钱,消费层次比较高。当然,也不能忽视补习班,补习班的集中区将更理想。
   3、办公区
   办公区指办公大楼林立的地区,一栋办公大楼内的员工人数可能超过一二干人,尤其办公大楼内的上班族外食比例非常高。
    4、商业区
   商业区指商业行为集中的地方,由于过路客的增加,形成各种商店聚集之处。
   5、娱乐区
   娱乐区指以休闻消费为主的商圈,通常玩乐之后,需要补充体力。
  由上述不难发现,住宅区的顾客群较为稳定,而且一般性的消费、业绩也较固定,如再加上交通主动脉的配合,因为增加部分的外来客,将使该区的业绩有上升的可能。

【商圈店址调查要点与评估】
   店址选择的好坏,在开店战略中是至关重要的。
   失败店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1) 地点选择失败;
   (2) 不熟练的评估人员致使调查的资料与判断不准;
   (3) 许多连锁本部为了达到开店数量的目标而开店,因此产生了许多失败店。
  由上述因素可以发现,商圈实地调查及评估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大体而言,便利店在开店之前,对于实地调查作业应精心细致。如考虑设店出人的人口流量多少、附近有几家同类店或不同类店、其营业情形如何、商品的内容如何、价位的高低等,均是衡量的重点。
   1、商圈实地调查的要点
   (1) 开店地点周围住户的情形,亦即所谓的居民居住条件,其范围有以下几类。
   住宅的种类:   

A、单身住宅;

B、普通小区住宅(分大、中型)

C、它;公寓(分电梯大楼、普通公寓);  

D.高级住宅区。
  以上的住宅种类都适于开设便利店,但贫民区、老人住宅区,则不太适合。
   住户的构成。便利店的客户群以10—30岁的青壮年为主,单身男女尤其重要。如以职业类别来看,司机、工厂上班者,蓝领及白领阶层以及服务业人员,都是比较理想的对象。
  (2) 商团内有助于便利店设立的设施,有下列几种:
   中小型企业(内部没有餐厅)
   中大型医院;
   大学、专科及高中职校;
   ④24小时的大、中型工厂(三班制)
   消防队、警察局、市政府;
   公园及广场;
   车站附近;
   大型集中住宅区;
   其他。
  (3) 商困未来发展的具体考虑如下:
   地区内人口及户数的增加;
   新设车站的计划;
   ③学校的建设计划;
   马路新设、增设及拓宽计划;
   小区住宅的兴建计划。
  (4) 商国内的竞争性。商圈内的竞争性,指的是区城内有大型店、同类店或商业聚集较多时,要先确定是否还有设店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