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兵者 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 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 而美之者 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 以悲哀莅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军队,是不祥的战争工具,畜禽之类动物也会害怕,所以有道之人不去从事战争。
君子排位平时尊贵左边(古代礼节:客居左,主居右),到用兵打仗时则是尊贵右边。军队是战争的不祥工具,非君子的工具,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使用,淡然处之作为上策。战争胜利了不要去赞美,那些赞美的人,就是乐于杀人。如果是乐于杀人者,则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安定。
吉象的事崇尚左边,凶象的事崇尚右边。偏将军战争杀人责任要小些排在左边,上将军战争杀人责任要大些排在右边。言谈战争以丧礼仪式来对待。战争杀人众多,应以悲哀的心情亲临现场来处理,战争取得胜利也要以丧礼仪式来对待。
点注:
老子此篇紧接上篇阐述战争问题。老子在总体上是反对战争的。道的宗旨是要生养万物,战争却要杀伤生灵,因而有道之人不去从事战争。
此篇告诉我们,老子也并不完全排除其战争,只是不得已而用之(抵御外侵、除暴救民),而且打了胜仗,也应恬然处之。
此篇诠释有两处存在着分歧:一是第一句“夫兵者”,我们没有译为兵器,而是译为军队;二是第三句“物或恶之”的“物”,我们没有译为人们,而是译为百姓家喂养的畜禽之类动物。这样似乎更贯通、更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