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非:珠宝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战略迷失


 

   中国是讲究思想和艺术的国度。于是每当谈到企业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提到了企业战略。泛泛而谈,最后大家都把这些谈法说成是“虚”的,不务实。其实不然,因为很多人对战略本身存在着误解和偏见,大家喜欢把想法思路、目标等作为战略来谈,你家的珠宝品牌有什么样的思路,他家有什么新的计划,或者把一些策略层面的东西来谈企业战略,这注定会无法认清企业的未来,更无法形成系统。特别是近年来以执行力、细节管理等流行理论来恶补的企业。其实不然,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战略,细节和执行是无法做完美的。尽管每一个企业都在提这些操作层面上的概念,但是提来提去,还是以前那样,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正因为这样的战略迷失,才让珠宝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更显得无底。出现人云亦云、跟风、侥幸等企业症状。一旦出现业绩下滑,出现人员流失,客户服务不力等问题,整个公司和人员就显得异常烦躁甚至无奈。整个企业整天处于救火状态,一会儿这里出现问题,一会那里出现问题,企业决策者整天被这些事情搞的焦头烂耳,由于对市场不是很了解,企业更显得无奈和谨慎,任何一个动作都显得很保守,即使是机会,都担心里面是否有风险。金融危机最大的危害就是让人们感觉到内心的不安。很多人都在谈,危机也是机会!话是这么说,但是这个机会你看到了,属于战略机会还是赢利机会?不知道,这个机会怎么去抓住?也不知道。这个机会什么时候出现?也不知道。这就形成了盲目,也诞生了盲丛。

   什么是真正的战略呢?从波特战略的五力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提炼战略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时候我们会说产品就是核心竞争力,服务就是核心竞争力,还是的企业把设计、广告都提到核心竞争力的层面上来,那确实是竞争优势,但是否是核心竞争力量呢?这需要思考:这项是不是你的长处,是不是竞争对手的弱处,还是不是市场需要的东西。很多人谈到核心竞争者都喜欢考虑前面两项,一是看自己,另外一个是看别人,而不喜欢看市场。市场所需这才是关键。研究消费者的变化,以及未来3到5年的趋势,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我们的企业做战略的时候基本没有前期的调研,所以才导致做出来的东西不实际,这是国内企业的一大弊病。

   按照这样的说法,那我们的珠宝企业是否认真思考下战略,在思考战略的时候一般都思考五大因素:战略机会、战略手段、战略步骤、战略目的、战略目标。战略机会在哪里?危机是机会,那么这个机会表现在市场、产品、渠道、新项目、新技术、新的消费潮流还是什么?战略手段有很多,前面说的管理、服务、设计、企业文化、品牌等都属于战略手段,一旦遇到机会,你怎么去抓住这个机会?这是很关键的,有些机会对别人来说是机会,但是对你来说是否机会呢?而战略步骤是通过几步才能到达,这也很关键,每一个阶段做什么事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跨国企业敢亏损,因为那是战略性亏损,有计划和控制的亏损。而我们企业的战略步骤需要认清楚阶段的重要性,过程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只追求结果不要求过程,那最后结果什么都没有了,企业战略控制的一定是其战略步骤。而后面我们要看的是战略目标和目的。两个是不一样的概念,目标是数字化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战略规划中首先要懂得用数字说话。数字的管理是一种学问,企业老总需要懂得各种数字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其战略目标。而战略目的则是企业决策者全体人员价值观的体现。

   那我们的珠宝企业参照这些要点思考下,金融危机下,我们迷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