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风格的建立都要有理论同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深植内心,成为你有一生的投资信仰。
有了信仰,才能才投资风雨中稳步前行。
每个成功的人都有特色,投资也一样。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探索期:投资理念,价值标准,市场功能。。。。。不仅是投资人,还是中介(机构),管理层都一样。这在前几年都没有的。我想,这正是进步成熟的表现,也是最盲目,最混乱的时代---旧的已打破,新的未建立。这正是产生“投资大家”先兆.
谁将在这轮“混战”中取胜?
不是那些怨天忧人,只想到“崩盘”人!
不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定位而想“越殂代庖”的人?我们是参与者,不是管理者!你要考虑的是适应而不是改变市场。
不是那些钻到技术里不能自拔的人!
技术(分析)仅仅是投资的一小部分——辅助作用
不是那些看看书学学理论的人!
。。。。。。
而是基于你自己形成独立风格的人
中国股是到目前只有短短的19年!19年在一个人的一生的时间里不算不长,但作为一个行业来说显然太短了!我深信,中国股市不管有多少“磨难”都会长期存在并发展起来——在这方面说来它甚至会超越政党的生命力!虽然股市作为一个行业已有300多年了,但依然显的“不够成熟”。至少在“赢利模式”的方面是这样的!不仅在我国,在欧美也一样!一个行业要存在下去,它自身要为自己创造条件。股市是输多赢少的游戏,为了自身的生存它会制造“眼球效应”。从这一方面看来,我认为“巴非特的所谓价值投资摸式”是股市自身的“杰作”——没有“巴老”它会再制造起他的人。
重要的是谁会被股市选中?欧美他选了“巴老”,中国呢,谁或者那些人会被选出来!?
这是你我都梦寐已求的!
可很难,“难于上青天”。
但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股市一定会产生自己的“巴老”,我不知他具体的样子,但肯定不是“价值投资型”或者说“巴老型的投资型”!
大家都知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在学习巴老的价值投资方法,可忽略了其“投资哲学”,一方面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我们每个人太急功近利,我也一样)。另一方面欧美的哲学同我们是不同的,他们的投资哲学现在,将来也永远不会同我们一样!你把他们照搬过来现在,将来也永远不会同他们一样成功。因为“大家都错误你一人对时,你就错了”——我们中大部分人在按中国哲学办事!
我相信未来的“中国巴老”一定是建立在中国投资哲学基础上的!他不是那些“海派,洋派”——尽管目前这种“投资西学之风很盛,也有点成就
尽管全球化的趋势很明显。但区域性组织好象更有市场,欧盟,东盟,北约等更牢靠!跨国公司发展很凶,但最成功策略的是“本土化”!股市也不例外!
同西方哲学相比:我们的哲学更注意“感悟和洞察”,西式则更提倡“逻辑判断和论证”。你不能间单的讲谁优谁劣。
感悟和洞察,不仅是我们做事,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也将是我们投资的“立身之本”,当然,你可在此基础上加上“逻辑判断和论证”。但不能颠倒关系,否则,就会陷于“大家都错误你一人对时,你就错了
欧美人正是按他们的投资哲学来办事。比如,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大盘股的顶部多在年底出现,而小盘股的底多在年底的11.12月现,而其顶多在4月份左右”,在如“逢低买进的策略多用于持股2,3周或3年以上,而追高买进的策略多用于持股半年,1年的”,还如“预策的误差3%在宏观经济,33%在行业,64%在具体公司”,“甚至一星期的几天中周5涨的最多,周1跌的最多”。。。。。。这些有用处吗!?完全按照这样交易(有的研究更甚),首先不管效果,恐怕几年你的身体就完因此一些所谓的价值分析长篇累赘,常常一点也不可信!他们当中的论证步奏方法正确,可其数据(尤其是预测原始数)是估计的,这样得出的结论在形式上的正确性远远大于实质!
“预策的误差3%在宏观经济,33%在行业,64%在具体公司”按这一结论,我们对公司的价值分析只可有概念上的大体把握了!千万不能大部分相信
我也曾看过并好好学习过一些西方投资理论(包括基本和技术,甚至一些异类)但怎是感到有点怪怪的说不出的味道。凭心而论我的智尚不低,也用功,西式思想在大本时也有较深的培养,但总是难有深刻理解(不是间单的方法)。现在我渐渐体会到这是一种哲学上的差异,一种考虑问提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不能只要他们的技术,那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做法。我必须回到我们的哲学中来!
“感悟和洞察”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投资工作流程!尽量不受他人左右!
事实上我坚信股市可预测,非此,他无法存在下去。甚至我还相信在股市中获胜重要的不是方法本身,而是你是否坚持你的方法而不朝三暮四!
我自己思路活跃(跳跃性大)但不够细,习惯从反面来看问题(不光在股市,生活中也一样)!以前我不知道自己,把自己的努力方向放在技术上,虽然用功,前前后后看了几百本这样的书,并注重它们的用途。有点用,但效果不大。当我自己单独操作上亿元的资金时,我发现不行。慢慢的转移,体会,才知道自己的长和短。效果也就好起来
到现在,我也看技术方面的书,但不再想用他们来战胜市场了。我只想领会它的精神。仅此而已。
并逐渐在“基本”领域上用功。不是简单的学习一些分析方法(那些很多在读研时掌握了一点),看重考虑问题的重点和方面
在此基础上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投资流程。
(现在我不大看简单的分析方面的书(尤其是技术面的))
总体看来,这适合我自己。操做后,不管对错,我能坦然面对,不再焦虑不安
我感到投资的快乐
形成你自己的投资风格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