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源于我的一份感动


                      对话:源于我的一份感动
                         文/  耿丽娜

     江河山岳君,记得那是2003年的秋天,我从山西黎城外景地拍片回到北京后,收到山西《黄河》杂志社寄来的几本杂志,里边刊登着我的一篇文章《黎城行》,这篇文章曾同时登在《山西日报》整整一个大版面。我怀揣着杂志和报纸,坐火车回家,想要向病中的母亲汇报一下女儿近期的成绩。当时车厢卧铺对面正好坐着一位某大学的文学教授,互相寒暄介绍后,我拿出杂志让他看了我发表的这篇文章。他认真仔细地读了这篇文章后,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通篇没有一句政治口号,可内容讲的全是政治,真是一篇润物无声的好文章。”教授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我并不想谈什么政治,写这篇文章纯属偶然,源于在黎城拍片时,我对当时观察到的事和物的一种感动。
 
 
 
 
从家乡回到北京后,和朋友们聊起在山西黎城外景地拍片时的种种见闻和太行山的优美风景。我的一位朋友程女士的老师著名画家傅以新先生听闻此事,很想到太行山去采风,因为山水画家每年都要到崇山峻岭采风,才能使他们创作的灵感不会枯竭。正好有新闻界的朋友也想去,那么我就负责组织策划联系,很快安排好此事议程,有了黎城县政府的接待,大家兴致勃勃地踏上了采风的行程。

   

   游览了太行山壮美秀丽的景色,我的心中非常激动,回来后想赶快动笔,可突然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打扰了我的思路。文章虽没有时间写,可心中思绪汹涌澎湃地往外涌动,那可真叫坐卧不安,处于一种有什么任务非得需要完成的状态。等我闲下来可以动笔写作的时候,一口气就写了将近七千字的草稿,内容叙述得丰富翔实,连山坡上的小草摇曳,草叶上露珠折射出的光感都给描写了下来,洋洋洒洒啰啰嗦嗦的一大篇游记。文章虽写好了,可仔细一想,现在要投稿可不是那么容易,报刊杂志的版面对于文学作品吝啬得很,文章长了不好上稿,自己又不是什么名人,没办法,只好在文字上“精兵简政”。于是我对此文一遍一遍地修改,不知修改了多少遍,下了多少功夫,最后文章只留下了三千字左右。这就有了山岳君您对此篇文章的高评:“这种镜头组合式散文游记颇有特色。写得细腻,有点有面,有远有近。突出特色,抓住了亮点。没去过的人也能象亲历一样。”

   

   文章最初名字叫《北京人游黎城》,此文章的题目是为了和我写的上一篇文章《北京人看黎城》形成上下篇。而《北京人看黎城》文章的题目,是由山西日报的编辑改定,原文名《黎城行》。真的很佩服编辑给文章命名的功夫和技巧,这是一个非常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标题。

   

   当我把《北京人游黎城》的稿子投给人民日报《大地》杂志的时候,听说总编都被感动了。因为总编的老家就在黎城,可她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有这么美。我觉得这篇文章下了功夫写的不错,只在一个地方刊登有点委屈它了,突发奇想,想把它投到《人民日报·海外版》,让世界人了解一下我们祖国大好河山之一 ——太行山壮丽秀美的风景。此文又经我的修改,去掉了文章中描述黎城的文字和结束语,题目改成《“太行画廊”采风》。当我晕晕乎乎地把稿件寄给《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总编,在寄稿件时候我把总编的姓都给写错了。可几天后,2006年3月6日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笔名“墨素”)。那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头报道是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这篇文章当天就被CCTV-国家地理频道、中青网等几大网站转载。我查阅了以往的资料,现代文人写泰山、黄山等其他名山大川的游记不少,唯独没有写太行山的文章,那么我的这篇《“太行画廊”采风》的游记,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白。而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只标注了一个点,太行山中小小的黎城,也因我的文章名扬天下。

   

   闲暇之时,茫然并无刻意的我,从写散文随笔到评论杂谈,文章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投稿上稿率却在百分之八九十。最初投稿时,编辑总抱怨我的错别字多,可是因为我写的文章立意和视点独特,内容生动有趣,且短小精悍,他们舍不得放弃,只好屡屡地帮我修改。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接到某报纸编辑部韩主任的电话说:“丽娜,你的这篇文章又有五个错别字,以后注意点呀,明天刊登。”我开玩笑地回答他说:“如果没有错别字,要你们编辑干什么?”就这样,在编辑们一次次帮我修改文章的同时,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好的编辑往往是作者最实际的老师,在我心中,非常敬重那些优秀的编辑,正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才使一篇篇有个性的文章成为精品佳作蓬勃而出。我更尊重那些有着伯乐睿智眼光的报刊杂志的掌门人,正因为他们敏锐的鉴别力,不在乎你是否名人,只凭着文章质量和水平来选择文章,所以这样刊登出来一篇文章的意义,对一个作者的激励,往往大于文章的本身,使不少有潜质的作者因此脱颖而出。

   

   《“太行画廊”采风》的游记,是我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于是我又把它发在新华博客,被新华网制作成精美的页面长期地挂在那里。我想,真正弄文字的人,还是要下功夫写一些有价值、有质量的好文章和诗歌。这样既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读者,更对得起那悄然无息溜走的宝贵时间。

   

   确实,用一种独立思维的理念,把自己对生活的观感萃取,用冲动和激情宣泄出来,提炼成优美的语言及富含哲理的诗文,那么你生命的意义,会因为你的思想和文字的传播而充满特质,成就那有着长久生命力的自我。

   

   感谢江河山岳君为我的《“太行画廊”采风》一文赋诗。而我专门为您的赋诗写下这么多的文字,还是源于我的一份感动。


--------------------------------

  

  附:读“太行画廊”采风有感

              作者:江河山岳(新华网)

          

           名城雷堑扼三雄
      
           米聚奇峰晚色中

          

           秀丽村庄出翠嶂

            

           巾杰玉指万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