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从事的工作,是在品牌领域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智力服务。我很关注企业家的需求,除了和企业家朋友私下交流外,也通过一些“市场行情”来判断企业家的需求。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摆在咨询工作者面前有四个竞争伙伴:搞培训的、搞颁奖的、搞排行榜的、搞策划的。
我经常坐飞机出差,总能看到机场卖书的地方在放培训师的演讲。只要一停步,就不想走。按说我也是书不离手的人,但是也喜欢听听,理由就是讲的有趣,也有道理。我估计很多企业家和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最有意思的,发现很多演讲的都属名不见经传的人,而形象气质很像是央视厨艺比武的大厨。后来我遇到一位培训行业的老师,一问才知道,巨大的市场需求已经使培训行业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这些经过包装的老师其实都是这个产业链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在想,这样的市场需求是怎样形成的,思考的结果是这样的:一是中国市场变化太快,竞争太激烈,企业领导人需要不断学习,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企业领导人学明白了,还要组织下面的人学,否则领导者一人的认知不能转化为全员的执行力。第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领导人缺少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急需一些能解决当下问题的药方,而培训者总能根据他们的心理对症下药。三是学习是个很枯燥的事情,听讲的很难持续的集中注意力,所以这些培训师个个都是心理学家,同时练就了一身相声演员的本事。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就形成了中国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培训市场,也使这个行业有利可图。
相比咨询服务就有难度,一是客户要有一定接受咨询的能力,从上到下。二是客户还要有耐心,调研,沟通,写报告,培训,动辄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三是客户还要有执行能力,否则明白道理了做不到也不行。四是市场变化快,拿着西方上个世纪的理论和案例,给今天的中国企业开药方,效果很难说。
咨询业是靠智力赚钱的,很多培训公司都希望自己的业务往咨询领域延伸,我在此建议,咨询工作者可以考虑往培训师方向转型。但前提是要拜优秀的培训师学习,做一个三好学生:体力要好,口才要好,心理学的知识要好。
透露一个消息,本人也在求师过程中,希望利用CEObrand品牌管理思想体系推出一门高水平,有特色的,面向企业高层的品牌高端培训课来。
CEO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首席品牌架构师 杨曦沦
观点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