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并预期这风云变幻的楼市,是年末的传统节目。这两天翻开报纸,满眼尽是对行业的总结和预测。年底的确是一年中最让人沉淀和感怀的时段,尽管也是企业最忙的时候。这几天,企业和行业内的聚会很多,觥斛交错成为一道风景线。我常常在聚会中处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不是故作矜持,而是实在不胜酒力。这也让我得以在工作之外,有一些闲暇放任自己的思绪。
昨天在席间,两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件事,来自聚会上收到的一则短信。当天下午,中建和城建分别以30.05亿元和16.05亿元拿下大兴黄村的两宗热门地块。折合楼面地价均接近1.1万元/平方米。热地拍出高价,在近期已算不得新闻了。一听到这类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职业使然。这么高的地价,今后产品怎么做?整个开发环节会面临哪些难题和压力?
第二件事。一位朋友和我聊天时说道,雅世的行事风格很有小万科的气质。当时的我笑笑作答。在回家的途中,我反复琢磨这句话。的确,雅世和万科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契合。
想起前几天,万科老总王石在公开场合表示,明年万科不再销售毛坯房,全部供应精装房。在推行住宅产业化上,雅世和万科同为“先驱”,走的是一条路。对精装房未来的共同执着,让我每每谈及万科这个行业老大时,都有一种战略伙伴般的亲切感。
业内常常这样评价万科,“一只脚在现在,一只脚在未来”。在我理解,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万科的战略前瞻和创新能力,总是不囿于当下而长远地考虑问题,在今天就考虑明天的发展,包括企业和行业的明天。第二个层面的理解,迈向未来的那只脚,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目标,所以今天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明天。
这十年来,雅世一直从企业乃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问题,并执守“精致筑屋,厚载一生”的企业理念。相信今天就着手于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才能真正具备对产品品质的控制能力;相信品质是市场话语权的最终所有者,所以今天的努力不是务虚——这两点的确和万科异曲同工。也正是基于此,雅世才能够安心于在市场最为动荡的时候,就潜心于做技术集成模式。
事实上,今天做这件事是看不到明天的。最难预测的是成本风险以及其对应的市场风险。下手之初的成本区间很难估算准确,只能靠实施过程中真实反映。对应的,在市场走向寒冬的2007年,市场风险更是显而易见。没有足够的价格空间支撑,又没有准确的成本估算,要做出这个决策非常困难,过程中的争议可想而知。
令人欣慰的是,所有的风险都化解了。不可否认,这跟产品面市时碰上了好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但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企业的控制能力、判断能力和前瞻精确度把控也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选择良性长远发展模式正确与否的问题上,已经具备了预知能力。
所以,觥斛交错间的我,清醒地相信,今天的先驱者,绝不会成为明天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