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1998年第一版) viii
序言(2009年第二版) ix
第一章 美日关系的基础……1
第二章 美日同盟关系的起始……10
一、(旧)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的签署
二、行政协议﹕日本对美日同盟的“贡献”
三 、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中国考量
四 、美日同盟的进一步固定化
第三章 安保条约的修订及其反对斗争……22
一、增加军事同盟的“相互性”
二、美国对日本内政的干涉
三﹑反对修订安全保障条约的斗争
第四章 在日美军地位协议 ……34
一﹑美日同盟关系下的丧权辱国条款
1. 第十七条制订的由来与问题的实质
2. 美国优先的刑事审判权
3. 无能为力的日本警察机构
二﹑凌驾于日本法律之上的各种特例法及其滥用
1.庞大繁杂的特例法
2.无视地位协议和各种特例法的横行霸道
3.日本政府立场的倒退
三﹑美军基地的利用状况
1. 对于具有重要军事经济价值的日本领土的随意宰割
2. 基地内的排他使用权
四﹑保障美军在日全面行动自由
1.自由出入日本的机场﹑港口
2. 在基地之间的移动
3. 在日本领空的优先特权
4. 其它广泛特权
[附加]驻韩美军地位协定的现状
第五章 美日同盟的实施……63
一、支撑美军驻留的日本政府的“厚意”预算
1. 由美国负担驻留经费的基本原则
2. 日本对驻留美军的实际“贡献”
3. “厚意”预算的来由以及扩大
二、美日安全保障合同委员会
1. 合同委员会的来由与构成
2. 合同委员会的目的与任务
3. 黑箱操作的秘密机构
4. 合同委员会中体现出来的美日同盟关系
三、冲绳(琉球)问题
[附加]“一坪地共有者”团体宣言
第六章 围绕日本的国际局势……83
一、所谓“北方领土问题”
1. 四岛问题的由来
2. “杜勒斯恐吓”
3. “北方领土问题”的日本化
4. “北方领土问题”的展望
5. 日本共产党的极端民族主义
二、朝鲜半岛分裂局势的固定化
1. 日本-韩国关系
2. 朝鲜北方:日本战后永无终结的“疾症”
3. 朝鲜的核武器开发问题
三﹑美日同盟在东南亚的较量
四、1978年美日防务合作指南
五、美日同盟“摩擦”的时代
1. 所谓“吉田路线”
2. 美国的对日经济要求
3. 美日摩擦
第七章 日本政治权力的结构与变迁……113
一﹑日本统治结构的内在矛盾
1. 昭和天皇的战争罪行
2. 作为“文化传统”的天皇制度
3. 靖国神社
[附加]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铺路
4.“突破国难”的天皇“元首化”动向
5. 所谓“武士道”
6. 阻止日本政治结构倒退的因素
[附加]日本战后左翼人物的命运
二﹑天安门事件对日本政治的影响
1. 日本冷战政治构造的特征
2. 日本社会党与其它反对党
3. 天安门事件的冲击
4. 中日关系的结症
[附加]访美掠影
三、日本迈向政治大国的摸索
[附加]作为帝国主义渗透手段的日本对秘鲁经济援助
第八章 1997年美日防务合作指南……159
一﹑美日安保体制的“再定义”与克林顿-桥本共同宣言
二﹑美日防务合作指南与紧急立法体制
1. 防务指南的含义与背景
2. 围绕紧急立法体制的动向
3. 日本2001年度军事预算案与中期防务整备计划
三﹑日本共产党政策方向的转换
[附加] 志位和夫批判
第九章 美日同盟的全球化扩张……181
一﹑日本式资本主义的终结
二、九·一一事件与“布什主义”
[附加]丹尼斯·约翰·库辛尼奇竞选总统宣言
三﹑东亚地区面临的新挑战
1. 台湾问题
2.冷战以来最黑暗的时代
3. 违宪的日本国家军队:“自卫队”
4. 曙光初现
[附加]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的思考
第十章 美日同盟与中国的互动展望……225
一、奥巴马政权的外交政策
二、日本民主党政权下的日美中关系
三、中国的民主化展望
[附加]读《国家统一纲领》
[附加]中国大陆的民主化进程与台湾前景
四、结论:解消美日同盟的展望
附录文献
1. 联合国宪章第七章(1945年6月26日签署)……262
2. 日本宪法节选(1945年5月3日生效)……265
3. 周恩来声明(1951年9月18日)……266
4. 吉田书简(1951年12月18日)……269
5. 美日相互防卫援助协定(1954年5月1日生效)……271
6. 日本国防基本方针(1957年5月20日)……275
7.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1960年6月23日生效)……276
8. 驻日美军地位协定(1960年6月23日生效)……280
9. 地位协定关联法规……293
10. 美日防务合作指南(1978年11月27日)……298
11. 美日“M资金”备忘录(史雷,1991年1月7日)……304
12. 日本国防计划大纲(1995年11月28日)……308
13. 美日物品与服务相互提供协定(1996年4月15日)……314
14. 美日安全保障共同宣言(1996年4月17日)……318
15. 在日美军基地的件数与面积(1952-97年)……324
16. 美日合同委员会构成(1997年1月9日) ……326
17. 美日防务合作指南(1997年9月23日)……327
18. 就基于《日美防务合作指南》制订紧急立法体制的反对意见书(1997年12月18日)……338
19. 就日本政府在制订「关于周围事态时为确保我国和平与安全的措施的法律」等时尊重地方公共团体意愿的紧急要求(1998年4月27日)……339
20. 日本地方政府就新《日美防务合作指南》法制化向日本政府请愿信(1998年10月20日)……341
21. 美日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联合声明〔2005年2月19日〕……342
前言(第一版)
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把公共教育作为自己的首要使命,这个公共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将那些非常重要却不易为公众直接认知的政策问题提供给公众,这是它其区别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服务于政府权力或企业利益的研究所、“智囊库”的特征。很自然地,既然我们着眼于广泛的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国防、外交和科技政策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性﹑综合性、复杂性以及被垄断性的美日同盟关系成为我们研究的优先选择。
一般而言,政策研究的使命,要求作者不拘泥于教条式的学术考证,因为这种基础训练只适用于微观的个案描述,在既存的﹑往往带有偏见的框架下漫延。相反,作者必须在通晓相关各事项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地把握某一具体事例。在写作方式上,作者一方面力戒卢梭式的浪漫思考而以客观实事为依据,另一方面也力免直接依赖某些细节而作判断的机械式推论。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所谓“同盟”,是指以“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为基础的美日军事合作关系;但是,本论的重点不在于军事分析,而在于此同盟关系下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条件的演变。
本论力图兼备实践性与客观性(即马克思所谓“党性与真理性”)的政策研究要求,至于通过此研究能否同时达到把比较政策研究确立为一门(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目标,还有待于读者的判断、指教和推动。
赵 京
1998年5月
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美国圣何西
第二版序言
本书第一版由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1998年5月出版印刷,2005年曾试图在中国出版,未果。这次修订,原打算加入至2008年为止的变迁,于2009年早期出版。但修订工作大大超出预想,所以我干脆把奥巴马上台后的美国政府以及刚上台的日本民主党政权的变化也考虑其中。考虑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美日同盟的变迁,我把书名也从《美日同盟:其起源、形成、现状及其与中国的互动展望》改为《美日同盟及其与中国的互动》。与《资本论》远远超出普通经济学范围一样,本书也包括决定、影响美日关系的美国政治、日本政治和相关的国际政治内容。另外,除了新加入1998年-2009年的内容外,由于不必考虑可能遇到的在中国出版的审阅刁难,我加入自身参与其中的自由、民主、人权运动,以亲身体会介绍只有民众的抗争才能改变国际政治的状况,同时对美日同盟关系的整体性质的表述也围绕作为美日同盟基础的民主、人权价值作了一些调整,符合我在别的已经出版了的书籍中的思想的一贯性。读者可以同时参考我的以下书籍(皆为同一出版社):
《安那祺主义:理论与实践》ISBN:978-0-557-01635-8,
《韦伯论社会主义》(翻译)ISBN:978-0-557-01998-4,
《作为中国转型参考的社会民主主义》ISBN:978-0-557-02645-6,
《国家形态与社会秩序》ISBN:978-0-557-03086-6,
《国际政治与社会论集》ISBN:978-0-557-04006-3,
《日米中:研究と評論》ISBN:978-0-557-04475-7,
China and Japan: Research and Review, ISBN:978-0-557-04795-6。
赵 京
2009年10月1日
中日美比较政策研究所,美国圣拉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