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就是破除迷信


论(58

2009-11-20

“科学就是破除迷信”

      

       “科学就是破除迷信”,这是九十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新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它打破了将科学孤立于技术的状况,使科学具有了人文精神,使科学成为人的意识,使科学概念有了时代性,成为历史的概念。

       人们很难以理解为什么“科学就是破除迷信?”问题在于一是科学是解决什么问题的。二是什么是迷信。三是科学和迷信是什么关系、是怎么联系的。四是为什么现在提出这个概念,等等。

       什么是迷信?《辞海》上讲:迷信 指相信星占、卜巫、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的信仰或崇拜,如:迷信书本:迷信古人。

人类的迷信有三种:一是对自然现象的迷信,如山川风水、天气异像、怪异的事物等等。对于自然现象的迷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减少。二是对于个人的迷信,如伟人、权威、明星、功勋者、政要人物、特异功能者、科学家或专家等等。这种迷信经常出现在缺少自信的人们中。比如股民们对于股评专家的迷信。过去来百姓对于诸葛亮、刘伯温的迷信等。现在的“追星”迷信等等。 三是对于人们自己创造的事物的迷信,这越来越多地成为更重要的现代的迷信形式和迷信对象。如迷信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等等、迷信某种观念,“实践可以检验一切”“细节决定一切”“市场万能”“硬道理”等等、迷信某种模式“南斯拉夫经济模式”“瑞典政治模式”“华西村模式”“海尔模式”等等、迷信电子技术和先进工具,“技术万能”“技术第一”“金融衍生品创新”等等、迷信数量指标“一切要用数字说话”等、迷信人们设计的各种制度“市场制度”,“准入制度”“协定”等等。对于人自己的创造物的迷信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科学发展的最大的障碍。

迷信就是否定人的认识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性,相信外在对象的不可控或不可知或不可改变的绝对性。迷信否定时间的不可逆性。

“科学就是破除迷信”,这是信息时代对科学的定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任何事物都不成为迷信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的认识可以无限扩张。人类认识的对象已经由事物转换到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认识事物的自组织过程,认识事物发展的不可逆过程。任何事物都是惟一的、不可逆的、暂时的,都是有条件的、内部有无限的联系、都是发展的。任何人和物都不具有绝对性,不可以成为迷信的对象。

信息技术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取得同样的知识资源。任何人都是同等的和平等的,认识都可能是正确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成为迷信的对象。在信息时代,科学是追求人的平等。

科学就是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的规律就是其在一定条件下的自组织。宇宙就是物质的无限的自组织。自组织就相当于“看不见的手”。

“科学就是破除迷信”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广,人们的自觉意识被提升了。人们意识到世间只有人是惟一不变的,即追求人的自由和发展是不变的。

人类的文明就是在科学与迷信宗教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就是在不断的破除迷信中发展起来的,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平等中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