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linlive
天气陡然降温,而阳光依然明亮,风很大,却吹不去阳光的暖意。穿梭在高楼大厦间的风形成尖锐的呼啸声,似乎风声越响,风速越疾。我倒希望风把“甲流”全部吹走,却又担心它加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我给弟弟打电话,家里比较安全,但是三爷去世了,弟弟正在灵篷里哀悼他;我有五个爷爷,已经去世了四个,爷爷那一代人历经战乱,却还算长寿。下载《弗里达》时,忽然见到陈琳跳楼的消息,又一个死亡,却与“甲流”无关。过去听过她的歌,现在看到了她的照片,却仍然感到她很陌生。声像科技并不能消除这种距离。
在这个信息时代里,媒体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及时向公众播报某某某的死,从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出名人物到刑事案件、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灾害,媒体几乎天天都在制造死亡,此类信息就像病毒一样令人无法拒绝。令人感叹的是,当代人已习惯于感情封闭,对世事的看法也彼此迥异,病毒却成了最善于沟通人群的元素,即使不断更新的资讯对此也望尘莫及。当童安格感慨“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时,毕竟“你”还是想懂“我”的,只是理解的方向发生了偏移,或者说理解的层次不够深入;《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则彻底拒绝了理解的可能,即使他人的优秀品质和善意关爱也不被理解,因为“我”总是疑心其中包含着毒素。不可否认,充斥媒体的死亡信息已经构成了当代人的日常语境和生活氛围,他反复提醒每一个健在的人想到自己的末日。这种难以驱除的死亡意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使人们在生活节奏的快慢与人生目标的有无之间无所适从:是抓紧生活还是推迟死期,是追名逐利还是优游度日?至此,活着已难以摆脱活着的焦虑。
过去有个说法,叫“战争让女人走开”,也许是因为战争太惨烈,而女人太善良。所以,我至今仍然不情愿把女子和跳楼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但是,在这个楼层越来越高的时代,两性的差异已被泯灭殆尽,越来越多的女子选择了跳楼,每次听说此类消息总让我感到吃惊,惊叹她们那种巨大的勇气,不是用来生活,而是让生活结束。以前我相信女人自杀不是因为性,就是由于情,陈琳应该也不例外。但她是个歌手,人死了,歌还在。在各种动物中,只有人会夸耀自己,安慰自己,以为自己不同于其他动物,其依据是人有感情,或曰灵魂。然而,陈琳的死却让我意识到人并非灵肉的统一体,组成人体的两部分其实是骨和肉。人死之后,肉身腐烂,其骨犹存,古往今来,谁见过灵魂?迷信灵魂不死,相信文明的连续性,这种观念塑造了无数人的一生,他们可以忍受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只是为了青史留名。但是,如今已进入核武器时代,人已经聪明到能完全消灭人的地步,谁能保证人类及其文明不被中断?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的地球似乎已不适于人居,各种危险因素倾向于不可防控,人们持续生活在不同威胁带来的不安中。即使历史永远延续,文明依然堆积,但陈琳之前还有陈琳,一个为“建安七子”,长于写作檄文;一个是南宋画家,善画花鸟山水。再过一千年,他们可能被弄混,或者一并遭到遗忘。陈琳,陈琳,没有一个词语,能够挽留你的肉身。
在“甲流”波及全球的今天,存在着比“甲流”更致命的东西,它使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尚未感染病毒就已经离开尘世。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