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资集训“富二代”是"榜富''?
近日,一场主题为“富二代的快乐成长与家业传承”的论坛在广东顺德举行,一时间“富二代”的传承以及企业后备人才的教育培养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记者调查了解到,第一代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已接近退休,他们迫切希望子女能够尽快接班。但是,顺德九成以上“富二代”不愿或者不能完全接班,令生意场上风光无比的“富一代”无奈。
有“富一代”呼吁政府效仿江苏省,出资集训“富二代”,帮助他们培养接班人。但社会人士认为,这是企业自己解决的问题,不应该拿纳税人的钱培养“富二代”,那样对因贫穷而上不起学的孩子不公平,政府应更多关心弱势群体.下岗失业人员和"三农"等问题。
从事人才教育多年的顺德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光琛介绍,目前顺德还没有培训企业接班人的系统,顺德或学习江苏培养“富二代”的模式,但企业应发挥应有的社会责任,政府则可利用顺德的经济基础和环境,培养企业后备人才,而不是拿纳税人的钱培养狭义的“富二代”。
九成“富二代”接班乏力
目前,顺德中小企业的数量多达2万多家,而上规模的企业就超过2000多家。记者通过相关部门的采访了解到,2000多家企业中大部分是第一代创业成功发展起来的,这些老板们大多已接近退休,他们迫切希望子女能够尽快接班。但是,据相关部门调查透露,目前顺德有九成以上“富一代”子女不愿或者不能完全接班,这种现象的出现令生意场上风光且追求面子的“富一代”倍感头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顺德的大部分知名企业经过第一代创业者二三十年的打拼创下了如今的基业,但是他们目前仍然还放心不下接班人的创业,爱面子的老板们为了维持现有的企业经营状态,进入知命之年的他们仍然守着企业不敢放手。
"富二代"并不买账
近日,一场主题为“富二代的快乐成长与家业传承”的论坛在顺德举行。记者在论坛上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是开着宝马等名车参加论坛,谈到父母一辈的教育观念时,两代人出现分歧,甚至开始“唇枪舌剑”。
伟雄集团的老板林伟雄说,作为第一代成功创业的人,都希望孩子们可以理解父辈创业的艰辛,珍惜现有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积累的财富。
但林伟雄的想法遭到了现场一位年轻的卢先生的反驳。他说:“父母的选择并不等于我们的选择,在父母光环的背后,我认为不能直接接受父母的安排,而是选择自己想做的事业,那样发展空间将更大。”
"富二代"并未成熟
未经历练缺说服力----“富二代”大多比较年轻,由于缺乏阅历,他们在业界以及企业中难以树立威信,在企业管理上层面也没有说服力。多数80后“富二代”刚踏出校门不久,对自己的事业还处于迷茫期。
打拼精神不够---吴光琛认为,顺德第一代成功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多数是靠打拼出身,他们那种敢闯的精神磨炼出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魄力,而新一代创业者打拼精神明显不够。
缺乏交际能力---从事富二代教育研究的专家林皓琪认为,顺德民营企业家的下一代与外界交际甚少,缺乏相应的交际能力。在一些聚会中,新起之秀在与政府部门人员敬酒后就悄悄离开,不会与老一辈企业家进行交流、探讨。
广东学习江苏模式政府引导培养“富二代”
据了解,目前顺德还没有针对民营企业接班人的系统教育,曾经有政协委员将民营企业后辈人才的培训问题作为提案提出,但是也还没有一种具体的解决办法,其中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仍束手无策。
在顺德,九成以上的民营企业掌门人培养下一代的方式并没有创新。他们要么花大量资金给下一代读书,但却没有具体方向和目标;要么把下一代送到国外留学,希望孩子回来可以到企业接班,而这些手法收效并不明显。
面对目前顺德“富二代”接班乏力、培养情况令人担忧的现象,部分企业家提出,顺德可以学习江苏省集训“富二代”的培养模式。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江苏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实施“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意见》,计划用两年时间在江苏省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主要对象包括大型民营企业的接班人和成长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
在上海从事富二代教育研究的专家林皓琪说,富二代与他们的父母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思维也有着天壤之别,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他认为,富一代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方式,借助社会机构培养孩子。
当企业界提出模仿江苏做法时,有关社会人士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不应该拿纳税人的钱来培养富人的子弟,那样对社会贫困学生来说将很不公平有"榜富'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