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刚过,年味虽是淡了一些,但不时的烟花爆竹,还能使人体味到春节的余韵。倘是走到城市的大街上,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那闪烁的情人树,缠绵的红丝线,鲜艳的红玫瑰,以及飘香的巧克力,还有什么情人浴 、情人游和情人居等浪漫景致,会使人冷不丁跌进一个激情狂泻的洋去处,那便是2·14情人节。
在情人节里,除了激情以外,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情人节,对于那些多情的男女来说,是一种埋在心底里的期盼,是一种烧在眼神里的渴望,更是一种急于表白的方式。自古以来,有人就有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光女皇武则天恋着那个会写“鹅、鹅、鹅……”的诗人骆宾王,就连食不果腹的阿Q也害上了单相思,硬要把吴妈当作梦中情人。看来自古至今,从皇帝到平民,世间的衣食男女们无不恋着一个“情”字。但不知什么原因,情人被涂上了一层暧昧的色彩,不得不成年躲闪在鄙疑的眼光里,挣扎在爱情的旋涡中,徘徊在家庭的围墙外,几乎成了第三者和性伙伴的代名词。其实,情人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是男女间心灵的交融,友情的扩展,恋情的延伸和婚姻的前奏。即使成不了婚姻,也留有初恋那种甜蜜而又酸涩的回忆,何必非要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情敌?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工作压力在加大,为了交流情感、释放烦恼和建立友谊,就是在围墙外有点玫瑰色的男女交往,只要不伤害他人、破坏家庭和危及社会,也纯属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应该遭受白眼和歧视。
情人节,对于唯利是图的商家来说,是一种促销的手段,是一种发财的机遇,更是一种激情燃烧的竞争。在国人对情人还讳莫如深,情人见面还东躲西藏的时候,是精明的商家最早打开门窗,引进西边来的清风,把个情人节煽得火红火红,使成双成对的情人们,手拉着手,勇敢地走上了街头,走进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商人们利用这种促销手段,创造商机,在赚了个满盆满钵银子的同时,还引进了一种新时尚、新潮流,并带来了观念的更新,这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近来听说个别商家为了猛捞一把,又推出所谓进门发避孕套,住店入情侣间,睡觉上双人床的时尚服务,不禁使人产生了“技穷”的感觉。这种为了赚昧心钱而进行的性暗示和性诱导,无异于白粉和鸦片的贩卖者,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允许的。其实,有出息的商人,完全可以放大情人概念,树立“大情人”营销战略,不仅赚未婚情人的钱,还可以赚已婚情人的钱和婚外情人的钱,正所谓商机无限。
情人节,对于日新月异的社会来说,是一种发展的象征,是一种更新的观念,更是一种道德行为的向导。我们无法想象,在经济萧条和精神颓废的社会里,情人节会过得激情浪漫,风流如许。情人节的引进和接受,正说明了我国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发展。我们既然学会了过情人节,就得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理性对待。当年朱镕基总理携夫人劳安到美国访问,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还是孤家寡人一个。为了增加融洽的、友好的、家庭式的气氛,她只好约了个情人捧场,一同去会见,一同去聚餐。要是在我文明大国发生这种事情,不被骂个狗头喷血那才怪呢,闹不好还得落个党内警告或行政处分。媒体对情人节的引导,不应仅在吃、穿、住、行和送这个浅层面上,更应注重培育节日文化,倡导美好爱情、真诚友谊和家庭幸福。至于红杏出墙和个别领导干部的失足,想来社会也有一定责任。如果上边干部到基层任职而不带家属,说不定情人节也会耐不住寂寞,闹出些非分之想甚至越轨行为来。这既是他个人的不幸,也得承认多少有点社会原因吧?
所以,过情人节,除了激情以外,我们还需要些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