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过黑格尔学派的训练,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创造出了一套非常复杂的意识形态,至少包括三部分内容:经济学理论、社会阶级理论和历史理论。
(1)经济学。在经济学中,马克思强调的是“剩余价值”,我们也可以称为“利润”。工人生产出产品,但是只得到其产品价值的很小一部分。资本家提取剩余的部分,即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这还不是不公平的全部,更严重的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工人的劳动所得只是他们生产的一小部分,却又不可能脱离市场而购买所需商品。资本主义体系给市场带来丰裕的商品,可是人口的绝大多数,马克思称为无产阶级(工业劳动阶级),无法负担它们。慢慢地,危机足够严重,最终将埋葬整个资本主义体系。
(2)社会阶级。或许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是社会阶级理论。每一社会都分化为两大阶级:一个很小的拥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和一个很大的为前者服务的阶级。社会按照上层阶级的指令运转,他们制定法律、艺术以及使其保持权力的生活风尚。马克思说,看看有多少法律是关于财产权的吧。因为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者)一直在为他们财产而烦恼。这无非是如何提取剩余价值而已。如果国家发动战争,并不是因为大众希望这么做,而是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需要战争来获取经济利益。无产阶级实际上是没有祖国的,他们是国际性的,全都生活在资产阶级的铁蹄之下。
(3)历史。马克思把他的经济理论和社会阶级理论结合在一起,对历史变迁有了一种新的解释。当决定性的经济基础无法正常运转,统治阶级所建立的结构(法律、从事商业的方式等)也随之恶化,系统就将崩溃。马克思认为,这就是法国大革命时发生的情形。革命前的统治阶级是封建贵族,他们的制度从中世纪沿袭而来,立足于世袭的占有权、为大领主服务的农奴制、强调继承等级制的法律,以及封号、骑士制度和荣誉。土地的占有和封建价值随着制造业而不合时宜地逐渐增长。于是一个新的阶级,城市资产阶级(或称中产阶级)走到前台,他们生活方式和经济体系与旧的封建贵族截然不同。在18世纪晚期,法国已经有了制造业的基础,但是仍然为满脑袋旧思想的封建贵族所统治。社会体系已无法正常运转:经济基础走在前面,但社会的、阶级的上层建筑却落在后面。1789年,上层建筑突然倒塌,资产阶级带着他们的新兴企业主和自由市场、个人营利、法律(并不是物质上的)平等的价值观念掌握了政权。
马克思承认,资产阶级的确做的不错。他们使全球的大部分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带来新的产品和发明。但是资产阶级同样也难逃厄运,因为经济发展越快,脱离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步伐也就越快,正如以前的封建社会被经济甩在后面一样。马克思认为,经济将会逐渐脱离开资产阶级的步伐,使社会走向崩溃。他预言,下一步将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一个公正的,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没有阶级分化的社会。作为一个特定阶段,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将达到完美的地步,不需要警察、货币、甚至政府。商品是如此丰富,人们可以各取所需。不再有私有财产,也就无需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