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世界100天


 2008年7月24日   把冰块浇到树上

原定在岸上停留两天,23日晚上返船,然后出发。到了昨天傍晚,突然通知延期,说是24日晚上返船。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不断改变日程的作风。我想不明白,是提前知道了届时不能走,但不到最后一刻不通知大家,以保持最大的稳定和悬念?还是确实每次都是最后时分才得到美国方面的知会,只得临时延期?

搞不懂。也许这是一种危机处理艺术吧?

不能做长期计划,时时都在等消息中度过,浪费着时间。昨天本来查了资料,知道这附近有一座人类大屠杀纪念馆,据说是全球此类纪念馆中最好的一个(想看看有没有咱们的南京大屠杀资料?)。很想去,但路途不近,需坐长途汽车。于是去查长途车班次,得知晚上返回的车,从纪念馆的发车时间是19点,这样就和原定的返船时间冲撞,无法协调。只好忍痛放弃。到了晚餐时,才被告知当日不能返船,原地再住一天……

郁闷。不知说什么好。

只能在附近转转。坦帕是个小城,干净整齐,很少行人。买公共汽车票,一天4美金,可以无限次乘坐。有一种小火车,带点复古的味道,经过路口的时候,会威风凛凛地拉响汽笛。小火车的终点站是坦帕的老城区,有西班牙建筑遗风,据说有100年的历史。当地人说到100年的时候,很神秘惊叹的表情。

气温很高。

在坦帕老城,看到有人给树浇冰,估计这树种不耐高温,用这种方式给树木降温吧?照了一张相片,以求教植物学家。这方法科学吗?想那气温已达35度,树根的温度也很高吧?这样把冰堆在根部,把花盆当成一个蛋筒,冰水融化下去,根系会不会受伤呢?也许,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高温对这种树的毒害更大?

 

 

2008年7月25日  滞留坦帕

今日仍然滞留坦帕。上千客人入住在不同的旅店,游手好闲。时间被一次又一次不断改变的通知,分割成破碎的条缕状,无法充分利用,十分可惜。几天来,都没法做长久的安排。昨天,本来说是晚7点返船,6点,我们已经收拾好了行李,把物品都拿到楼下,饭店的钥匙也都交回了,突然又宣布说情况有变,无法上船,请大家再把行李搬回去,重新入住。

真的很佩服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并无任何怨言,只是默不作声地背着行李上楼。

今早起来,说是下午4点集合回船。真是信也不行,不信也不行。我实在是太想去参观“人类大屠杀博物馆”了,决定今天要把这个愿望达成。

只是仍然不能坐长途车,人家的车次还是那个固定的钟点返回,恐怕赶不上归船时间。最后决定打车去。博物馆所在的城市,叫作“圣彼得堡”,在坦帕湾的另外方向,需要跨海而去。这地名有点奇怪,和俄罗斯的那个圣彼得堡不知有无渊源?在外面查找资料很困难,不敢妄加猜测,说错了祈请原谅。

打车来回共花费120美元,参观票价每人12元。这是一家民办的博物馆,展出了人类大屠杀的历史,主要展品集中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灭绝性屠杀。展馆是座三层小楼,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幅招贴画,令人毛骨悚然 。一座火焰熊熊的焚尸炉,正在燃烧,从火红的洞开着的炉门中,伸出一只枯木般的手臂,在绝望地挣扎着……二战当中,共有550万犹太人遭到了屠杀,还有600万其它人种遭到了大屠杀。

没有中文说明书。匆忙用英文记录下来的资料,还需核对。关于一些具体的情况,待回国以后再来详加补充。馆内禁止照相,抱歉没有照片。谢谢小文,帮我在馆内终于找到了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1937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杀害了369000中国人。

墙上挂着一个电子钟,每隔24秒跳一个字,数字就增加一个。旁边的说明处写着: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大屠杀一共毁灭了8251万人的性命。这个数字每时每刻都还在增加着……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多是一些年纪很大的老头老太太,非常认真负责。比如落实关闭手机这一条,要请你打开书包,检查你的手机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如果还没有关,就请你当着他的面把手机关闭,才让你合上书包。听说我们是从中国来的,十分热情。

据说这个小圣彼得堡曾是犹太人聚集居住的地方,故此这座博物馆修建在这里。

天气非常炎热,回程搭乘的出租车司机巨胖,大约有300斤吧,肚子大得把方向盘都挤住了。他把这辆破旧的出租车开得像装甲车,在跨海大桥上险象环生。一个急刹车,我被颠得脑浆沸腾,小文的膝盖也磕青了。他倒挺幽默,说是试试这辆破车的刹车还灵不灵。车真够破旧的,是1988年产,叮当乱响。空调也不灵,胖司机看我们热得满头大汗,就把原本面向自己吹着的一个小电扇,慷慨出让。斑驳破旧的小电扇,拖着长长的电线从前面传到后面,让大家轮换着手持小电扇吹吹风,落落汗水。

芦淼和他聊天。胖司机问我们为什么到坦帕来?我们坦言告知船坏了,来此修理。司机对此很感兴趣,说自己以前一直在舰艇服役,参加过越战,还到过中国的香港,追问我们的船到底是那里坏了?答说船体吃水线以下漏了一个洞。该前美国海军士兵大吃一惊,说他从来没有乘坐过这样的船。想了一下,他说有一个法子可以快速修理此船。我们忙问是何方子?前海军士兵说,那就是在船体上再打一个洞,以前漏进来的海水就可以回到大海里去了。

众大笑,汗也出的更凶了。

急急忙忙赶回旅馆,得到的消息是:原定的今晚上船安排取消。明天是何安排,早上7点到问讯处看通知。

耐心地等候吧。

 

2008年7月26日  伙食

大家分住在不同的旅店,没有事情可做,唯一能干的活儿,就是吃饱了在近处溜达(每天两次发布归船信息,每回都说马上就要上船了,谁也不敢走远。)于是彼此食堂的伙食情况,就成了交流的重要项目。比较之下,似乎是我们所住的这家,诸项最差。

比如我们每天的食谱都是一样的,入住5天以来,顿顿如此。我吃过有史以来最难以下咽的面条,因为它被人浇了咳嗽糖浆一样的调料,有一种稀奇古怪的甜味。我当时看到久违的面条,就贪心地盛了半盘子(自助餐,总共只有两种主食,还有一种是半生不熟的米饭)。发现不对劲,又不敢浪费(不想让周围的日本人觉得中国人不爱惜食物)。面不改色地大口吞下,差点一顿就吃出个糖尿病(我是医生出身,知道糖尿病不是吃糖吃出来的。这样写,实在是忍不住想开个玩笑。)

可能是日本人提了意见,从第二顿开始,增加了一种类似大酱汤的东西,浑浊无味不说,最有意思的是在旁边放了一些切碎的小豆腐块儿,还有一些碎葱段,估计是打算让爱好酱汤的人,把这些原料放进汤里,就因陋就简地接近了日本料理。我独辟蹊径,先在碗里放了一些葱和豆腐,然后洒了一些盐末,自力更生整出一个“小葱拌豆腐”。吃到嘴里才发觉,豆腐有点馊了,葱段却是极老,几乎嚼不断。

小文和芦淼决定到别的饭店去混吃,因为那两家的伙食听说都比这里强。他们邀我同去,我说算了吧。一是人家有规定,让咱在哪儿搭伙,咱就服从安排,不要挑肥拣瘦。二是美国厨师的手艺,估计大同小异,何必要冒着佛罗里达酷热难熬的阳光,跋涉一番只为了糊弄舌头?以我的眼光,这美国餐虽说味道不能恭维,但营养成分肯定是足够的,只要顿顿按时吃饭,在这里呆得久了,保不齐能长个儿呢!

翻译小唐在亲见了我们这边的饮食之后,也深表同情,说他们那边儿早上有煎蛋……

我还是一往情深地老老实实待在这个旅店。这两天,把以前的文字整理了一下,一个新的小说的雏形渐渐浮现。也许船再次开动之后,我就会投入到新小说写作之中。关于博客,可能会写得少一点短一点了,请大家原谅。后面的旅程安排很紧,我们将到危地马拉的密林中,探访著名的蒂卡尔玛雅遗址。要到墨西哥城,还有坎昆,要到古巴哈瓦那,还要到加拿大,还要再次进入美国,到达阿拉斯加,之后,9天穿越太平洋……感谢朋友们这一段时间以来,所给与我的关注和鼓励,让我在那些月黑风高的夜里,写着博客,心也飞回万里之外的祖国。

祝福奥运,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