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清华威尔士MBA16期的学员一起去了趟惠东。平时工作忙,也常想和高校有一些联系,在我心中,退休后去过一种闲适自在的高校教育生活,也许是一种合适的选择。所幸这么多年来,工作归工作,但总还是和学校保持着某种联系,或是抽空做个讲座,或者担任课程教授,或者短期指导一些学生,似乎是在延续着这样一种维系。
大亚湾核电站离深圳很近,但我以前从来没有进去过。这次近距离地看了看核能发电,从规模上看,核电是比较节省占地面积的,核心部分的燃料库、核反应堆、涡轮机组、泵房加在一起的面积也没有同等规模的火电或者水电站大。不过作为高效和相对“清洁”的能源,如果能够大面积地推广到内地,那么火电发电造成的环境问题就能大大缓解了。
“风神”虽然走远了,这个周末还是在下雨,好在到达惠东海边时,雨也停了。这次去的地方是一个叫做“渔业村”的地方,找到船老大带我们去海上捕鱼。上次去巽寮湾,只是住在金海湾度假村,条件很好,岸边也停了专门带客去海上捕鱼的船,但是,那种活动几乎只具有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这一次却不同,下了两次网,居然捞上来许多的虾蟹。多数是个头很小的青壳蟹,倒是有几条个头颇大的琵琶虾(这是我奶奶的叫法,大概是天津的说法吧,广东这边的人管这种虾叫濑尿虾),还有几只沙虾。因为青壳都是幼蟹,最后还是把它们放归大海了。第二网的收获大一些,居然捞上来两只个头不小的红皮花蟹,这一网捞出的鱼也不少,有泥猛和叫不上名字的杂鱼,长得也有巴掌大。同样都已成了瓮中之物,那只个头最大的花蟹,居然本性不改,就在我们众目睽睽之下,用左钳夹住另一条鱼的嘴,那鱼痛苦地挣扎着,无法挣脱蟹爪;我正想出手帮忙把那可怜的鱼从蟹之魔掌中解脱,不料这穷凶极恶的家伙,又伸出右钳,恶狠狠地从鱼的眼下和腮处插入,当时那鱼就眼眶破裂,腮处流血,挣扎了几下不动了。
这是一幕活生生的弱肉强食的情景,可惜,蟹再凶恶也难逃被下锅做成菜的结局。我们商量着各种处以极刑的方法,最终这堆虾被做成了三大盆海鲜汤。这是我第三次跟渔船出海捕鱼,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了。觉得端上来汤很鲜美甘甜。
海龟湾是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我们到的时候天公不作美,电闪雷鸣,大雨瓢泼,伞都遮挡不住,下了一段长坡,到了海龟保护基地,全身已经湿透。雨水打在顶棚上的巨响和雷声,似乎也让池中的海龟兴奋莫名,姿态优美地游来游去。海龟共有八种,生活在中国海域附近的有五种,这里都可以看到。早上听两位学员提到玳瑁脱壳的几种方法,觉得很残忍,看到眼前的这些海龟,忽然生出爱怜之情。其实,海龟还是蛮可爱的生灵,四肢像桨一样,前肢较大,后肢略小,游动时憨态可掬。海龟用肺呼吸,脖子并不像乌龟或者甲鱼那么长,过一段时间会把头微微伸出水面,用鼻孔呼吸空气。
这里的海龟是分开几个池子放养的,池子以玻璃做边,游人可以从上面或者侧面观察它们的活动。走到一个池子边,一只海龟正憨厚地望着我,浑圆的脑袋半浸在水里,鼻孔露出水面,头稍稍随你转动,那神情似乎在与人交流。这种龟与其他长相区别不大,只是龟甲稍白,似乎更有灵性,不像其他龟那样只顾自己、旁若无人地游来游去。抬头看见,池壁上贴着两个红色标签,原来这两只海龟都有很好的名字,一个叫“吉祥”,还有一个是“如意”。这正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海龟代表幸福吉祥的意头。即便外面风雨交加,看到“吉祥”和“如意”也觉得不虚此行了。
海龟是恐龙时代的动物,那些体形硕大的动物被自然界淘汰了,海龟从陆地进入海洋,而且居然存活至今,不能不说是奇迹了。海龟,爬行纲,海龟科。用肺呼吸,上岸产卵。头顶有一对前额鳞。四肢如桨,前肢长于后肢,内侧指、趾各有一爪。头、颈和四肢不能缩入甲内。主要以海藻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陆地上产卵,孵出幼体。肉可食,脂肪可炼油。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海龟的自我保护比乌龟要差很多,龟甲只能保护到身体,而头、颈和四肢都极易受致命攻击,所以海龟的脖子都不长,相比身体比例,四肢头颈要小很多,但必须大到足以自如地游动。在海中,鲨鱼是海龟的第一天敌,很多海龟在游到岸边的路上会被早已等在那里的鲨鱼攻击。这时的海龟一点防御能力也没有,那副硬壳基本上毫无用处,只能任凭鲨鱼撕咬着它们的肢体,任凭一股股浓浓的血水荡漾在海面,任凭几十枚即将产下的卵宝宝因身体的撕裂而流失在海水里。即使能够顺利上岸产卵,也只有千分之一的海龟蛋能够顺利孵化出小海龟,在海滩动物没攻击到时毫发无损地回到大海。也许是天性使然,小海龟出壳后,会自动向大海爬去,只要几分钟就消失在海里了。就在着短短时间里,仍有可能被猎食的鱼鹰、海鸥等袭击。
还有一些国家的渔民做着挖海龟蛋出售的生意,他们在海龟产卵后,把蛋挖出来,用编织袋一袋袋地装满运到集市去卖。
人类看来也是海龟的天敌,人们除了抢走她们未出生的孩子,还喜欢用她们的甲壳做工艺品或者入药。
药书记载:
海龟产于我国沿海地区,11~12月间采收,洗净,去筋肉,晒干。
性寒,甘、咸,归肝、肾、心经;主治滋阴潜阳,柔肝补肾,清火明目,祛风除湿,止咳化痰。用于阴虚阳亢,阴虚内热,风湿痹痛,咳嗽气逆。
海龟中的玳瑁,渔民称为“十三麟”,因而背上的背甲鳞由十三块组成。中国人相信其鳞甲可以辟邪,李时珍认为:“玳增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古方不用,至宋时至宝丹始用之也。”有人会把鳞甲从活生生的玳瑁的身上取下来,伤口消毒后,海龟便会被放回大海,十五年后海龟的鳞甲便会慢慢地长回去,而被取下的背甲做成眼镜框,手表带等不同的手工艺品。也有更残忍地先将玳瑁杀死,再取其甲壳的做法。海龟的体形适合在海水里游泳,但却需要爬上沙滩产卵,短小的头颈、四肢,一旦被翻成四脚朝天,自己是无论如何也翻不过身来的。这就是岸上天敌对付她们的办法,这时,可怜的海龟只好任人宰割了。
我在想,恐龙的灭亡,也许正是因为体形过大,适应环境剧烈变化的能力太低,而这些海龟经过千万年的演化,逐渐适应了另一个环境。她们本来是指望着陆地能够成为子孙繁衍时的栖息地,然而,陆地上的人越来越多地将其作为捕猎目标,生存环境再次恶化。现在海龟在大陆的登陆点越来越少了,据说惠东这一处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海龟自然保护区。海龟频临消亡,人类也正在毁灭自己生存的空间,大地、天空、海洋,已经没有几处是适合生物生存的了,假如再来一次地球环境巨变,也许人类也难逃恐龙的命运,到时,连海龟都不如,至少那时它们还可以逃到水里,而现在就是找到洁净的水体已经不容易了。
地球还是人类的家园吗?我们的下一个落脚地在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