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儒家思想


                   谈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君王应仁德,臣民要忠顺,也就是上下要一团和气。自然,在相安无事的年代,这种想法和作法是好的。但在战乱时期,尤其在敌国纷纷入侵的时期,君王仁,臣民顺恐怕是自取灭亡。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任何诸侯王采纳孔丘的主张,孔丘的落魄可想而知。

但汉武帝为何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我们知道,汉承秦制,汉朝的政治制度是秦朝郡县制度的翻版,但有所发展和完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纳法家学派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由于当时的儒家主张复古,实行诸侯分封制,未得秦始皇的认同和赏识。同时,由于仙丹事件,几百儒生受到牵连遭坑杀。这就使儒家思想与封建制度失之交臂。由于秦朝政策的有刚无柔,以及秦二世胡亥的昏庸无能,奸臣作乱,使得天下民不聊生,最终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不久秦帝国土崩瓦解,烟消云散。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汲取秦朝之教训,一方面完善政治管理制度,在郡县制的基础上设立同姓王制度;另一方面,在政治思想上,崇尚黄老哲学,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已是国富民强。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聪明绝顶的皇帝。当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时,汉武帝欣然应允。汉武帝深知,最易于治理的臣民是没有思想、没有头脑的顺民,但想使臣民没有思想是不可能的,人必然会有思想,但应该让人们有什么样的思想呢?汉武帝在董仲舒这里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儒家思想——孝父、忠君、崇古(在这个时期郡县制已成了古)。汉武帝与董仲舒一拍即合,在他的国家全面推行忠民与顺民教育,于是中国封建制度与封建思想实现了完美结合。正是这种结合,使封建社会在中国维系达两千年之久。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中华文明繁荣的是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造成近代中华文明衰落的也是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姑且封建制度不谈,就儒家思想来说,其思想体系中存在着致命伤。儒家极力提倡的就是唯上与尊古,“长官命令不可违,古人之法不可变”。说白了就是要做个好顺民,作个好孩子,做个好奴隶。这种思想的弊端在中国的元朝与清朝时期表现出来。人口众多,文明先进的民族却被人口少,文明落后的游牧民族征服,并且统治期达两三百年之久。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还有,现在我国正流行古玩收藏热,还有论语热、国学热、国粹热、繁体汉字热等等,这大概就是儒家思想的遗风吧。我们不应反对人们热爱历史、关心历史,但人们只一味沉迷于历史,唯古是尊,而不去开拓,不去创新,使历史和传统成为人们进步与发展的阻碍和束缚,那就危险了。我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难道忘记了吗?我国科技、教育、医疗的落后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开拓创新所造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