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志愿者,我是远成人——记热血青年团志愿者李程熹


事实上,当我来到成都公司,听同事们说国际物流部的销售经理李程熹自费去震灾区做了志愿者时,我一度怀疑该部有同名的别人去了震灾一线。

523日,当李程熹坐在我面前,和我一一道来15日-20日为期六天的志愿者行动时,我不由得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惭愧起来。

并非笔者故意想漠视或否认“崇高”与“付出”,实际上是因为他和本人是同时在广州认聘,同时于071213日乘T100次列车来集团总部报到,同在一个培训班作同学的。我太熟悉这个漂亮、瘦弱的小伙子了:

1983年出生,独生子,生长于广东一富裕家庭。

最让我对他“志愿者”身份不可思议的是,印象中,这是个非常“臭美”的家伙,还有着相当程度的“洁癖”:以前,雷打不动,他每天都要洗三次澡!

我随公司赈灾救灾车辆深入过灾区一线——汶川县,很清楚地知道:在汶川,一直到21日我们到达,地震发生的第十天,五六个志愿者告诉我,他们没谁洗过澡!

余震、暴雨、烈日、热昼、寒夜、缺吃少穿、恶臭、蚊虫、伤员、血泊、每日持续重体力劳动10小时以上……的确很难让我这些艰苦与眼前这瘦弱、文静的小伙子联系起来。

见我兀自张大着嘴巴,满眼的狐疑,李程熹轻松地笑了,拍了拍我的肩膀:

老同学,别忘了,我们都是远成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地震发生后,他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512日,汶川地震发生,在成都公司的李程熹亲身体会了灾难来临时的恐惧和绝望。

看着司机和车辆从13日起奔忙在救援一线,第一时间响应公司号召捐款后的他时刻在思考着能够再为灾区人们做些什么。道路交通还没恢复,媒体号召专业的救援人员组成志愿队进入灾区。他觉得自己使不上什么力,但看着电视画面中的灾区惨况,庞大的死亡、失踪人数不断递增,心中又不觉十分煎熬和痛苦。

514日晚,当听到新闻中传来国外救援队被允许进入灾区执行搜救的国际人道主义救助时,李程熹不由得眼前一亮:自己有非常优秀的英语口语,为什么不去灾区充当临时翻译呢?

小伙子当即向在新西兰出差的部长英丽总经理请示,得到批准后,又好不容易拨通四川省团委的志愿者招募电话,立马给自己报了名。

放心,我能行!

按照招募中心要求,李程熹连夜花600余元买好手套、手电筒、雨衣、行李包,食品和饮料。

15日凌晨5点,担心自己报名不上的他早早背着鼓鼓囊囊的行李包,打的直奔招募处。

不知名的士阿姨了解到李程熹是自费去灾区参加救援的志愿者后,不但没收他的的士费,还送给他两副崭新的棉布手套。

招募处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挤到登记台前。

负责登记、审核的招募人员上下打量着他单薄的身子,眉头登时皱了起来:你这身板,吃得了这个苦吗?

“不是有国外救援队需要翻译吗?放心,我能行!”小伙子自信地一扬眉,随口说了一长串流利的英语。

“没说的,就你了!”招募处的工作人员眉开眼笑,爽快地给他开了“绿灯”。

中午1点集合,1点半,李程熹和由司机、专业医护人员、退伍军人共17人组成的“四川省团委志愿者热血青年团”就集体登车,向灾区进发。

志愿者的工作内容

15日的首站是龙泉县阳光广场的一处灾民避难所,这天志愿者干的是“搬运工”,帮着卸下赈灾车辆上的矿泉水、衣服、方便面等救灾物资,并分发到灾民手中。

16日,志愿者早上9点出发赶往绵阳市江油县的人民医院,做起了“建筑工”和“准护士”,搭建帐篷,搬运物资,协助医生和护士安抚伤员。这一忙,直到晚上十点。

17日,志愿者转战绵阳市绵竹一灾民临时安置点,搬运物资到晚上10点半。

18日,志愿者来到离汶川十几公里的灾民临时安置点,帮着照料与亲人失散的儿童,搭帐篷,搬运救灾物资。

1920日,志愿者奉命来到绵阳九洲体育馆一处灾民大型安置所,帮着照料伤员和儿童,搬运救灾物资、分发饮用水、食品到受灾群众手中,清理生活垃圾。

此外,志愿者还兼任着“心理辅导员”的角色,组织恐惧、孤独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游戏,安慰伤痛和手术者排解沮丧和绝望。

李程熹有一副好嗓子,还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工作内容更为丰富,他在各处安置点留下了《真心英雄》和《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希望和感动;此外,他还充当了临时翻译和新闻发言人,忙着给外籍救援队员们和抗震救灾指挥人员、灾民“搭桥”,向国外记者介绍我国的抗震救灾真实情况。

抗震救灾,我和祖国人民一起成长

20日,因为所带食物和饮用水全部告罄,“热血团”志愿者们不忍自己成为抗震救灾工作的累赘和负担,依依告别了共同战斗、生活过并结下深情厚谊的救援队员、灾民,各自踏上了返程之路。

6天的“志愿者”经历,让年轻的李程熹多了份成熟和坚毅。他说,在灾区,看到了祖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与无畏,看到了灾难和艰苦压不垮的中华民族决心和韧性,看到了青年人主动承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轻轻盖上笔套,我想,这个漂亮的小伙,让我看到了水晶般纯洁的心灵,也看到了许许多多“远成人”在本次震灾中积极有效的行动,以及“团结协作、百折不挠”的员工誓言在困境和灾难面前最朴实也最光耀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