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弄不懂的事情


余生虽晚,但也好歹在这世上活了三十六年,平日读书学习,为的就是能看清一些事理。不料近来却发现很多事情让我难以弄懂,莫非自己未老先衰了吗?兹将这些不懂之事抄录下来,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据《大众日报》624日报道,山东省教育厅日前调整并公布了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热门专业,根据相关规定,新确定的热门专业的收费可上浮10%。同时,三所“211院校”的学费也有所上涨,平均涨幅为400元至500元。

我不明白,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报考的人肯定特别多,即使不涨价,收到的学费也肯定特别多,莫非也是像铁路部门一到春运就要用涨价这个价格杠杆来分流旅客以减轻春运压力一样,大学也想用这个手段来更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难道一个“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就非得涨价不行?

记得国家有关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高校保持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的稳定,“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并明确规定“不得通过将一般专业改名为热门专业的方式提高收费标准,或简单规定热门专业的学费标准与一般专业相比的上浮比例”。我不明白,山东省教育厅为什么敢有令不遵,和一些利欲熏心的高校狼狈为奸,擅自规定热门专业擅自涨价?莫非那个圈子不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管辖的地方?

涨价,涨价,这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营销做法,难道我们的大学也准备变成企业,不再培养人才,而是批量生产商品?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精华之一,这谁都知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间、个体中医人数不止百万。他们利用祖传或师承的一技之长,在当地救死扶伤,为百姓解决了看病难求医贵的问题,许多人享有较高声誉,医名播及四方。但是按现行的西医化管理政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取得也无法考取职业证书和执业资格。现行执业中医师考试制度均要求考西医知识(约占考试内容的2/5)。有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获得合法行医资格的老中医,最近也被取缔。

上海一位五代名医传人,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并被多家单位聘请,却至今没有职称和“合法”执业资格;杭州一名老中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在祖方基础上研制“疏肝消积散”,为许多肝癌、胰腺癌病人解除了痛苦。行医35年成果累累,却一直没有职称,考取的执业资格又被撤消,丧失了行医权利。

“行医几十年,一朝失资格”,这让众多民间中医和有关专家十分不解。我这小百姓就更不懂了。一方面,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兄弟缺医少药,有病就硬撑着;而另一方面,大批民间中医却因得不到行医资格无奈困守家中,不能悬壶济世。用西医标准来考核中医,这不是削足适履让祖国的中医绝技渐绝于世吗?制定这种标准的人到底是何居心,这不是纯心和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好国策过不去吗?

来自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与国外发明申请在质的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我国同类发明专利申请量比例最高的领域是中药,占98%;第二是非酒饮料,占96%;第三是食品,占90%。其次分别是中文输入法占79%,污水处理占73%,特种陶瓷占64%。与之相比较,国外向中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则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国外向中国申请专利占中国同类发明专利比例最高的是无线电传输领域,高达93%;第二是移动通讯,占91%;第三是电视系统占90%。其次依次是传输设备占89%、半导体占85%、电视零件85%、遗传工程75%、西药69%。(《中国企业报》2006620日)这些数字既让人乏味更让人扫兴,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日异的世界里,堂堂中华的发明专利竟然都是一些小儿科东西,高新技术领域竞然让外国人独占花魁。

正当我为这事忧心忡忡时,《中国知识产权报》628日的报道就送来了一个好消息。627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再次传出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突破300万件,为中国专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原来是这么个“好消息”!不要说专利总量突破300万件,就是突破了1000万件,我国的发明专利还不就是那些吃喝显摆的东西吗?就这还振奋人心,我们的“人心”也太底气不足太容易振奋了吧!这样的里程碑又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呢?

我不明白,中国的报纸为什么老要弄出一些前后矛盾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呢?时间长了,让我们这些小民百姓还怎么相信报纸呀!

 

200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