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本溪市一则选拔干部公告引起了网民的注意。网上有帖子转载了这则公告,并称公告中提到的4名拟任本溪团市委书记、副书记的人选中,有3人的父母是本溪市里的领导。相关帖子已经大都被删除。官方新闻网有消息称此次选拔团干部结果无效,但该新闻也被删除,目前尚无法核实其报道真实性。
拟任本溪团市委书记的一名当事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没否认其家庭背景,但表示家庭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关系,网络上的攻击没有道理。“难道领导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成才吗?难道一定得是工农子弟才正常吗?”他说。(5月1日《北方网》)
从该文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判定这一消息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其理由有三点;一是帖子曝光拟提拔的三名干部背景十分明确,明确到其父母的具体职位;二是《本溪日报》在
针对本次干部任命所引起的社会风波,本溪市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之子,现任南芬区政府副区长,拟任共青团本溪市委书记、党组书记的孙鸣镝说得也很有道理:难道领导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成才吗?难道一定得是工农子弟才正常吗?
普通老百姓对本次“双推双考”的公正性提出质疑,当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再简单不过的道理:4名人选中,就有3人的父母是市里的领导,难道真的应了古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的戏言?试问拟任团市委书记的孙鸣镝:和你一样学历但没有官老子、娘的,在30岁不到的时候,有几个能得到处级宝座?恐怕还有不少人在为找到一份简单的工作而四处奔波吧?
孙鸣镝还反问那些在网上曝光的网民:如果真的有意见,为什么不在公告要求的4月10日之前举报,却在事后上网发帖子?
可我也要问孙鸣镝:你怎么就敢判定事先没有人举报?
我们更有理由再问:举报真的有用吗?
记得在80年代中后期,中国就掀起了一波任用官家子弟的高潮,那时候很多被打倒的高官子女被任用,老百姓还可以理解,但那样的任命,恐怕也和当前官场腐败现象加重有关。那时候的任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直接任用自己的“虎子”,张三提拔李四的孩子,李四提拔王五家的,王五再来提拔张三家的。有的关系链还拉得更长。现在好了,那道遮羞布变得完全不需要了,直接让子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当官,只要美其名曰“举贤不避亲”即可封住百姓之口。我不知道此次推荐过程中,这三位拟提拔干部的父母是否参加了会议,因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从本溪市拟提拔四名团市委领导所引发的风波看,做出决策的部门有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的嫌疑;被提名提拔但尚未被正式任命的几名干部子女更是万分委屈在心头;广大的老百姓呢,却又是相当的不满。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三输”的局面。
我们有必要反思:“三输”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三输”局面难以改变,本溪市何不仿效古代的科举制,以考试成绩论胜负,至少也可以形成规则内的相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