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写的不错。转载到这里,与广大同仁共享。
转载自:http://www.fane.cn/forum_view.asp?forum_id=44&view_id=21638
谈谈翻译(一)
从建立翻译中国网站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了。两年来风风雨雨,经历了很多事情。有的时候,真想静下来写一点东西,介绍一下翻译圈内的事情。但是大多时候却是一种“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觉。
趁着今晚想写一些事情,不妨写出来。免得将来又不愿意再写。
翻译圈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翻译公司也都有,办了翻译公司网站,在这个大社区中鱼龙混杂,真可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一、译员
我个人的习惯是把“搞翻译的人”称为“译员”。因为“翻译”这个词既是名词又是动词,且意思颇多,为了让读者更明了,于是这么称呼。
翻译是一个弱势行业,译员更是弱势群体。用得着译员的时候,大家把译员捧上天,每个人都对译员喜笑颜开。不用译员的时候,谁也不在乎你姓是名谁、年方几何、婚配与否。
撇开译员的重要性不说,先来揭开译员外表华丽的外衣。
“隔行如隔山”这句老话说的非常对。在外行上看来,口译译员天天陪着领导,工资又高,吃好喝好。多好的职业啊!
其实,从我个人的体验,我做口译时从来没有吃好过。中国人喜欢在吃饭时谈生意,口译译员只有一张嘴,不可能边吃边说,只能瞅准时机夹两口菜填填肚子。记得前年在翻译中国论坛中介绍口译经验时还提到,多吃流食,多吃易嚼食物。免得需要口译时嘴里还满是食物。
从这一点上讲,口译译员还不如司机,我从来没有见过司机在饭桌上发过言,他们总是在那里默默地吃。真幸福。
如果是工地设备安装口译译员或陪同口译译员,情景可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潇洒。
3年前,我曾经在做过为期一周的工地设备安装口译。当时还是初春,风大,工地上土也大,穿了棉大衣还冷的厉害。每天回家之后冲澡时流下来的水都是黑的翻译公司。
做陪同口译时,更要跟着老外上山下河。呵呵,说的夸张了一点,但是体力不好的真跟不上。
当然,口译时也不全是这些糟糕的活,大部分还都不错,碰到的大部分客户也不错。不过,做口译,大脑要不停的转,两种思维,两种语言要不停地切换。真的很累,我个人而言,一般做一个半小时的口译就必须放松一下。
口译译员的工资高?这一点估计是外行人普遍的观点。
其实,即便是同传,也不像媒体中报道的每小时几百美元。(当然,据我所知,给胡主席做同传的译员能达到这个价格)翻译公司接的国际会议同传价格一天也就是5000-6000人民币(自带同传设备)。普通的会议交替传译能做到2000-3000人民币/天就算不错了。那么,这其中的费用只是客户付给翻译公司的,而翻译公司一般要扣除近一半,余下的才是口译译员的薪水。
乍一听一天几千元的费用非常不错了,其实,做同传需要两个人合作。且口译需要准备几天时间背专业词汇,了解会议背景知识。且口译的活不可能天天都做,有旺季,也有淡季。平均算下来,如果一位口译译员的工资能达到外企中层领导的薪水就算不错了。
再算一下口译译员多少年来学习外语投入的成本,这点收入与付出基本成正比。
再谈一谈笔译。
当今社会的笔译不再是真正的“笔”译了。一般是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当然,我也见过一位老兄,先用纸和笔把一本书翻译完再往电脑中敲。好像是后来快全部敲完时误操作,所有的内容全部删除了。很惨。北京翻译公司所以目前的“笔”译其实是“机”译。除会使用计算机,目前的笔译译员还要求会用网络、google、熟练word功能,以保证及时、高效地完成笔译活。
笔译最毁的是眼睛。天天盯着电脑屏幕,视力下降的很快。有时候为了赶急活,可能一天10几个小时都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我最惨的时候是边流着眼泪边翻译。
天天坐在电脑前,脊椎和肩膀也最容易出毛病。一年前有位朋友告诫我不要过于卖力翻译。她说她做了一年,身体不行了。北京翻译公司于是再也不做笔译做这么凶了。我没有听她的劝告,现在的脊椎和肩膀累的出了问题。一周要去按摩一两次。 拿口译和笔译做比较,我个人更喜欢做口译。因为口译中出了小错误,没有人给你计较,也不碍大事。可是笔译稿件中出了问题,即便是非常小的错误,白纸黑字在那里,再过10年、20年还是问题。
除此之外,熬夜应该是笔译译员的家常便饭。熬夜对身体不好。现在我头上的白发一根根多了起来。
另外,现在的笔译价格非常低了。一方面是由于出现了网络,一家上海翻译公司可以使用全国各地的笔译译员。译员笔译费用趋向于全国统一。另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了兼职笔译译员的队伍。在这里不是反对在校大学生作兼职挣钱,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没有什么不好。怕就怕的是开上海翻译公司的人大都是不懂翻译的人,什么兼职笔译译员都敢用,他们只要是abc字母就是英语。且把新手译员和经验丰富的老译员混为一谈,一方面大量使用不过关的兼职翻译,另一方面又拼命压低有经验译员的笔译价格。于是大量可以做笔译的译员人才开始外流。参见我以前的几篇文章:《谈翻译人才的流失》系列。
由于口译水平比较容易判定,一般在译员一张嘴的那一刹那就可以看出该译员的水平了。但是笔译水平则不容易判定。即便是做过测试,也不能真正体现笔译译员的水平。所以在笔译译员中,弄虚作假者、混水摸鱼者大有人在。
有些不负责任的笔译译员甚至用金山快译翻译完,自己草草组织一下译文完事。参见另一篇文章:《有感于“庸译”》。
一方面,翻译公司拼命压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手翻译涌入翻译圈。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北京翻译公司找不到好笔译译员,有经验的笔译人才外流。找不到好译员,从客户这一关就开始扣钱,压低翻译费用,翻译公司把给笔译译员的费用压的更低,越是这样,越找不到好译员。形成了翻译界的“怪圈”。
翻译公司常说的一句话:“你不做,你不知道有多少译员抢着做呢!”所以,如果到了哪一天,笔译译员的翻译费用与打字员的费用持平,请不要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