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是人生的财富?


又要离开侯川了。

车徐徐开动,看着王璐娥远远向着我们招手,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由于常受朋友之托,希望我能为他们找一些需要资助的山里孩子,已尽朋友们的一点绵薄之力。所以,此次到侯川乡中心小学,我又向赵校长表达了这一想法:找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很快,赵校长就为我提供了三个孩子的名单。

 

王娟,四年级学生,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子。我见到她时,她扎着绿头巾,满脸的羞涩,可山里娃的淳朴与憨厚丝毫掩饰不住眼神间闪动的灵气。我把她搂在怀里让她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她爽快地接过笔坐下,工工整整地写着,那隽秀的字体着实出乎我的意料,心底里不禁多了几分好感。

“学习好吗?我拉着她的手和她聊了起来。

“一般”她还是羞涩地笑,言语并不多。

我笑了,抬头看看围在一旁的孩子们:“王娟说她的成绩一般,是这样的吗?”

孩子们笑着往后退,一个男孩将手朝王娟一指,“她成绩好着呢,总是年级第一!”

王娟依旧是笑,并不言语,看着她满目坦然,不禁又多了两分赞赏:

真是个美丽的山村女孩!所谓的“天然去雕饰”便是如此了吧。

 

第二位是二年级学生,一个右手残疾的男孩。他比我想象中要清秀了许多,当我拉着他坐下时,低头沉默的他显出一丝局促,我猜到他此时被一个陌生的人很亲热地拉着,一定是不习惯了吧。

赵校长在一旁介绍:“你别看他用左手写字,可是字写得比谁都漂亮,是二年级全体学生学习的楷模呢!”

我立刻来了兴趣,连忙又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递给他。

“张国栋”

他端端正正、一丝不苟地写下了刚劲有力、掷地有声的三个字。

“国之栋梁呢!你一定非常优秀,对吧!”他不好意思地将头埋得更低了。这时,赵校长指向挤在一旁看热闹的一个男生,“这是张国栋的弟弟,他们在一个班。”

我立时凑过去,“来,告诉我,你哥哥和你谁更优秀?”

小家伙笑得可欢了,“那当然是我哥了!”

“是吗?那你可要加油,一定要超过他,行吗?”

小家伙笑着,不置可否。

其实,有没有答案都无所谓了,有了小弟弟满脸的骄傲,做哥的荣耀是否在小国栋的心中滋长呢?我暗暗猜想。

残疾原来并不可怕!或许此刻支撑小国栋的正是来自残疾的一种不屈的动力吧,这才使得他比旁人更多了一份内敛,多了一份执着进取的信念。

 

第三位是三年级学生,也是我两次执教班级的班长——王璐娥,一个已经十五岁的大女孩。

看到我,王璐娥很高兴地跑过来。这一次,赵校长并没有将我们领向三年级的教室,而是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不等我开口,赵校长就主动给我讲述了他所知道的王璐娥的故事。

由于近期对口交流的教师特别多,谁去交流,赵校长就主动顶上该教师所在的班级。去年,赵校长接了四年级的一个班,一次班队会上,赵校长坐到了孩子们的中间,和大家聊起天来,当时王璐娥的妹妹给大家讲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

由于父亲长年身体不好,以至家中极其贫困,无法供姊妹三人同时上学,两个姐姐只得留在家中,在山区没有男孩子的家庭似乎总是低人一等,因此常有调皮的男孩子前来捣乱,有时是拿着转头、土块往院子里扔,甚至把屋顶的瓦都砸破了;有时是将她家的院门从外面反锁,任他们喊破喉咙就是不开。王璐娥是二姐,内心敏感的她很长时间都无法从抑郁中走出来。父亲死后,十三岁的王璐娥突然向母亲提出了要去读书的愿望,出于经济的考虑,母亲没有答应,而倔强的璐娥铁定了心,非读不可,即便不能出人头地,也不能低人一等。多亏了好心的亲戚们,大家体谅璐娥的苦心,集资给了她读书的机会。上学后的璐娥果然争气,每次总是以班级第一的成绩带给家人一次次的喜悦。

听到璐娥妹妹的介绍,许多孩子都哭了。也正是由于这一次班会,赵校长对璐娥家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去璐娥家做了家访。

赵校长告诉我,别看王璐娥在校里很活泼的样子,作为一个特殊的三年级学生,一个孩子们的大姐姐,其实她很懂事,也很善感。

听着赵校长的讲述,王璐娥坐在一旁早已是泪流满面。此时,我方才恍然,难怪赵校长将我们带到了办公室,不禁打心眼里赞叹起这样一个年轻又细心的校长来。

此时,任何安慰的话语似乎都显得多余,我默默撕下一张纸,将我的电话号码和联系地址写给璐娥,“有什么困难和我联系,好吗?”看着璐娥点头离去,心里像堵上了一块铅,说不出的难受。

赵校长又告诉我,其实这里有很多像璐娥一样不幸的孩子,只是璐娥比大家更多了份不甘,多了份勤苦……

在我们行将踏上归途的时候,璐娥突然又跑了回来,手中拿着一个漂亮的小盒子,里面是一支笔。她将小盒子塞到我的手中,我忙不迭地推还给她,“这怎么可以呢?自己留着学习用!”赵校长笑着从璐娥手中拿过盒子,“要不,你写上名字吧,给唐老师做个纪念!”不等赵校长的话说完,璐娥一把抢过盒子又塞回我的手中,她的动作是那样的坚定。

大家都在边上说,“孩子的心意,就不要让她难受了吧!”我于是默默接过,一时心中愧然,此次出门竟然没有带一样合手的小礼物。

 

车继续向前开动,王璐娥的身影渐渐远去,回转身来,胸口依旧闷得慌。人们都说,“磨难”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此刻是否能够这样说呢?我困惑!好像哪位名人说过,在走出“磨难”后,回首过往那才是宝贵的一笔财富,而走不出生活苦难的人,永远也不敢也无法将磨难视为财富的。

惟愿:孩子们,此刻的经历会是你们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