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4日,在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姚关镇富阳村观音寺西上山头园发现大型火葬墓群。墓穴为土坑。一个坑里有5,6个或7,8个骨灰罐。罐口盖有青花瓷碗。随坑出土的有青花碗,青花钵,青花盘,碟,小酒杯,酒罐......等生活用品。还有一些金银首饰,手镯,戒指,耳环,玛瑙,琥珀,水晶,玉石......还有匕首等铁器。铁器锈得拿不起了。总计出土陶罐大约六七百近千件。青花瓷器达上千件之多。
根据施甸县志记载和姚关的史料记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六月三日,钦命永昌参将邓子龙率军3000屯驻姚关,并配以数万土军。
明万历十一年,缅甸洞吾王朝莽应礼勾结在龙川经商的江西商人后裔,宣吾司记室岳凤及耿马土目罕虔屡扰边境。正月二日,洞吾王朝侵略军破姚关,攻施甸,攻顺宁(今凤庆县),寇勐淋(今龙陵镇安),杀官军,剽焚为烈,恃象马所向无前,始谋五路寇全滇。敌势猖獗,边境严峻,苍耳告急。
当时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昌祚,以军机奏报,移驻洱海;云南巡抚刘世曾移驻楚雄,与巡抚按董裕会疏,请求兵将,挙荐江西武靖参将邓子龙与南京中军坐营刘綎,率部援滇解危。
神宗诏准,命邓子龙为永昌参将,移师永昌,驻守东线;命游击刘綎,移驻腾冲驻守西线。
邓子龙率募兵3000名,日夜兼程于五月十七日抵永昌,处斩武定剽民者,安定民心,发布约束土司檄文。
姚关距永昌郡城74公里,乃郡城南大门,缅人出入要地。
六月三日,邓子龙率军赴姚关前线,在城南拔剑指天发誓:“若不收复三宣六慰诸郡,不擒叛贼岳,罕,不平诸郡,西南一统,决不复入此关!”郡城百姓挥泪欢送。
邓将军抵姚关,全军将士拔剑扼腕,要与敌人决一死战,断发立誓:“三千官军,奔驰八千里,赤心报国,心同生死。”
姚关首战告捷,获象马无数。邓将军班师回关中,聚会清平洞前烹象,犒劳将士。从此,大关改名为全胜关,南关木桥命名为血战桥。
万历十四年三月,楚雄府同知萧茽,永昌郡守陈笔山和邓子龙同游姚关,亲临断山。目睹山不生草,树木枯焦,遍地残颅剥骼,感慨万端。十月十七日,萧茽撰《姚关堰草坡记》立碑志念。碑立于大关,历经400多年,今已破碎,残碑碎石放于县文物管理所。
邓子龙回师屯驻姚关,戎边8年。留下众多遗迹和墨宝。如:清平洞,看山亭,翠光亭(今磨剑亭),清平寺,恤忠祠等等。
看山亭一侧有诗:
指敌西来不记家,蹉跎羞自老年华。
城南新冢伤心处,洞口桃开五度花。
万历十八年(1590),邓将军离姚关时,怀着眷恋之情提《别清平洞》:
开尔清平记六年,许多盘错破中坚。
梅根挂壁全无土,石乳为门别有天。
释子好看池上树,莽生休据洞前田。
我去莫教棋石烂,看山亭上月常圆。
我于2007年4月21日亲临墓地,眼前一遍狼籍。文物碎片满地都是,墓地成了一遍土坑。还有二人在继续挖掘,有两个小孩在土坑里捡陶片和小酒罐玩。见此情此境,我不由感叹,可惜可悲啊!可惜几百年前的历史文物被砸碎践踏;可悲曾为国捐躯的将士英灵,魂归何处?可叹当今的村民文化素质之低;更可叹有关治安管理部门和有关文管部门对此事知道了也没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竟然让烈士古墓遭到任意破坏和践踏......
伤心!可惜!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