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凯迪等论坛流传一篇帖子《广西师范大学六位校级领导接见一位美女秘书》,其中转载了广西师大官网上一则新闻及其配图,图中学校校长、副校长等6位校领导迎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秘书袁俏,并与她合影(http://view.news.qq.com/a/20080411/000010.htm)。
一位大学教务处办公室的普通科员,在原单位不过是16名科员之一,连科长都不是,但由於担任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秘书,便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以至于校级领导要倾巢出动来迎接,而且合影的时候居于中间的首席。
高校的造假之风愈演愈烈:假论文、假试卷、假师资、假项目、假就业率统计......,而且随着“高校评估”活动的推进,越来越趋向于做表面文章,掩盖困难,掩盖问题,以求蒙混过关,于是出现六个校级领导要倾巢出动来迎接,而且合影的时候将普通秘书居于中间的首席,连校长都要站在旁边的怪事。
原本正常的工作行为演变成表演行为,工作关系演变成人际关系,检查评估工作被彻底的庸俗化了,似乎检查之中就不能出问题、不应该出问题——这样的检查评估还有必要吗?一个秘书,却俨然是钦差大臣的排场。这也不难理解,中国自古有讨好“下人”的传统,要进得官府,看门的首先要打点好。皇帝的太监、官府的管家、钦差的随从,都是要巴结好不能惹的对象,我中华大学好不争气,发扬创新,如今又添了个评估组的秘书。
进一步推开看,“表面文章”是“官样文章”逼出来的。岂止是高校领域如此风行这种烧钱游戏,现在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不都在忙于这种高规格、高成本的弄虚作假吗?这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不也是一种更为广义的犯罪吗?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要头要脸,就一定要下属单位的领导出风头、陪笑脸?
其实,对于高等教育成果的优劣(其实也包括很多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其他事业),决不是由官府评估出来的,而是由社会评估、由历史评估的。如果真的需要讨好的话,高校的领导们应该更多地对社会公众负责、对未来历史负责。不过,高校领导的官帽子在人家手里捏着,也是无奈呀。
政府职能的转变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官老爷”的阴魂始终不散,掌管大权的行政部门对种种类似“评估”的活动乐此不疲——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其中也包括很多非行政类的职业资格证书评定项目)。如果一如既往地评估下去,结果只能是——认认真真搞接待,扎扎实实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