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足球,谈管理


足球和管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东西,实际上却有极大的类比性和相关性。透过足球“世界第一运动”的美丽外表,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质同样光鲜,蕴含着很多朴实的管理道理。

作为一名球迷,对足球的热爱毋庸多言;作为一名管理咨询师,对管理的喜爱同样无需多言。今天尝试着在两个“心爱”之间找出共同点,搭建起一座类比的桥梁。

球队和企业。鏖战在各种赛场上的一支支足球队,实际上就是拼杀在商场上的一个个企业。当你看到一支支球队从低级联赛如丁级联赛和丙级联赛等一步一步往上爬,逐渐攀上乙级联赛乃至甲级联赛,实际上你就仿佛看见一个个企业从创业初期的蹒跚学步到一点点长大,慢慢成为中型企业乃至大型企业。放眼欧洲五大联赛,无论是顶级球队还是一般球队,愈来愈明显的一个新特征就是“国际化”色彩的加重,球队由来自五大洲的各种肤色的球员所构成;同样地,全球化对企业运作的影响也是愈来愈重,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中,如果不能很积极、很主动地投入到这股洪潮中,企业迟早都将成为躺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等待游人拾捡的贝壳。

主教练和CEO对于球队而言,主教练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是毋庸置疑的,整个球队的构建、队员的配置优化、阵型的演练、战术的操练都必须经过其的点头。对于企业而言,CEO同样是企业日常经营和运作的一把手,不仅对于企业经营运作思路和策略的确定,而且对于中高管理层的优化配置都拥有最后的决策权。对于球队和企业而言,明星级的教练和明星级的CEO都可谓奇货可居,都是千金难求。明星级CEO对于企业的成长,对于企业如何从普通到优秀、如何从优秀到卓越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如韦尔奇之于GE;同样地,明星级教练对于球队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到名满天下也拥有非常的影响权重,如弗格森之于曼联。此外,现在企业界越来越提倡管理者应当成为“教练”(Coach)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得益于球场的启发,因为教练特别是主教练和球员的接触沟通频次和及时快速的指点都是目前的企业界所缺乏和渴望弥补的。

阵型和组织架构。每支球队都有自己酷爱的阵型,都有自己最擅长的阵型,都有好几套随需应变的阵型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球队。每个企业同样拥有自己钟情的组织架构,都在不断寻求最适合自己组织战略的组织架构。在这点上,球队阵型的灵活转变当是企业无法比拟的。想象一下,球队开场可以摆出442的稳扎稳打的阵型,经过一段时间试探后,可以在下半场瞬时转变为433的攻击型阵型或者541的防守型阵型。而这对于企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如今的企业隔三差五变更组织架构丝毫不令人见怪。从另一方面看,无论球队摆出何种阵型,实际上场上的11名球员都可以归类为前场的锋线,中场的衔接、调度和指挥,后场的防守和助攻三大块,当然具体的角色定位会因主教练思路的不同、球员能力的不同会有程度不一的差异。一个球队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中后场的娴熟配合,同样地,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也受到企业组织架构的影响。企业的前端部门,如市场部、销售部、客户部就类似于球队的锋线,它们担负着攻城拔寨的重任;企业的中台部门,如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部、电信的网络运营、网络发展部等就好比是球队的中场,既担负着输送进攻炮弹,又担负着降低竞争对手进攻威力的双重重任;企业的后端部门,如银行的后台集中处理部门,电信的各个管控部门,一般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就如同是球队的后防线。放眼各支世界一流的足球队,其三条线上都拥有一个核心人物,不仅担负指挥自己这条线的重任,而且担负着与其它两条线的协调、配合、补位等其他职责。同样地,一个成功的企业,其分管前、中、后三大块部门的副总也都恰如其分地扮演好了这种双重角色。

球员更替和人才流动。新陈代谢不仅是确保球队生命力和竞争力常青的手段之一,同样也是企业确保活力和维持一定竞争性的策略之一。老队员的离去和老员工的离去,新队员的加入和新员工的加盟都是球队和企业成长的必然。君不见,当打之年为球队立下汗马功劳,年老体衰渐显时却被扫地出门之案例在球场可谓是屡见不鲜,同样,在企业界,很多为企业奉献了大半辈子青春和智慧的员工一夜之间就被一纸辞职信勒令离去的场景也是比比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仅适用于企业界,同样适用于竞争激烈的球场。

年轻球员买进和新业务培育。买进年轻有天赋的球员,要么是为了给自己的球队补充新鲜血液(大多数球队属于此类),要么是为了日后卖个好价钱,阿贾克斯堪为后者的杰出代表,由于荷兰联赛的影响力有限,俱乐部已经深深打上了“星工场”的烙印,为世界各大知名俱乐部不知输送了多少成名球星。阿森纳的主教练温格同样也是此中高手,据说他拥有金融学博士头衔,看看他的出手就知是否为高手,维埃拉、亨利、阿内尔卡……都是经典的“低买高卖”的案例,为人所津津乐道。企业寻找和培育新兴业务,主要也是为了力避青黄不接现象的出现,因为今日之核心和战略业务难免明日为成为维持业务,不再风光无限;相反,如果选好方向,选对新兴业务,加大力度精心呵护和培育之,同样难免今日之新兴业务日后不会成为战略业务和核心业务,撑起企业的一片天。

球队的梯队建设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放眼欧洲的顶级俱乐部,大都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梯队建设体系,从成年队到青年队到少年队一应俱全。它们花费大把银子培养自己的后备力量,并适时将优秀的后起之秀推上更上一层级的球队进行进一步的锻造和磨炼。当然它们不仅仅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且时时瞅着他人的碗里和锅里,通过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球探广泛收集信息,为可能的挖角行动提供决策依据。同样地,欧美那些成功的百年老店也都拥有自己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最顶层的“领导力工程”到新晋经理的上岗培训到一般员工的入职导引也是应有尽有,当然必要的空降兵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