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更名之际的“自由远征学社”


  今天听自由远征学社的一位老会员说,自由远征学社要改名了,问我是否知道。我无奈地点了点头,听说了,但具体情况还不甚了解。实话说,此刻的心情十分复杂,这也是我所写这篇文章的主要背景,希望通过键盘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自由远征学社的前身叫洛根丁学社,他的名字来源于哲学家萨特的一部名为《颓废》的著作,也许当你看了下面的这份宣传单后,你就会明白这个社团的宗旨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塑造独立崇高之精神,探索合理文明之社会

  有时,我们像一群可怜的孩子。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彷徨,在金钱物欲的洪流中迷茫,在话语霸权的铁墙下绝望。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但不知觉中已沦为物质的奴隶;我们每天勤勤恳恳,但不经意间变成空虚的机器;我们无时不在拼命地努力,但我们似乎还是在不断地失去。

  我们日渐丧失了想象的勇气,在人生苍白的节奏里,我们无奈地起舞,没有了个性,还戴着面具。功利地争夺和庸俗的琐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生命从此不再是一个庄重而神圣的话题,哲学、爱情和诗歌也成了遥远的传说和奇迹。

  曾经的我们也做过高考的奴隶,今天的我们是为着自由而来的。我们也不要向别人承诺什么,我们只想读自己想读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这周围的一切.我们决不是软弱的世纪弃儿,我们要改变这一切!

  这是一个骑士,这是一道战壕,这同样是一座城堡——自由·远征学社。

  自由远征学社创立于2001年4月28日,前身为洛根丁学社。它曾一度成为山西大学规摸最大的学生社团。如今我们继续立足于改造山大的精神氛围、文化环境,特别是为山大的有志青年多一个自由交流思想和学习的场所,多一次共同交谈读书心得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追寻真实的自我、进行独立思考,关注文化、关注社会,在现实努力中,共同成为一个有着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从自己离开社团到现在已有两年多了,但在这其间一直不能忘怀。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在自由远征学社才刚刚开始,但迫于学业才无奈地离开,因此留有一丝牵挂与遗憾;也许是自由远征学社曾占据了自己的心灵,因为我早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现在才难割难舍;也许是自由远征学社的那段忙碌的日子记录了自己美好的回忆,仿佛在顷刻之间就要消失,因此现在才无比的失落……也许有太多的也许,让我现在变得如此多情与伤感。所以,在其更名之际我要留点东西,一来为了自己的社团,二来给自己留一点回忆。

  自由远征学社曾受过无辜的误解。

  记得在社团招新时,有很多人将自由远征学社这一学术性社团与实践类社团的旅游协会和自行车协会相混淆。“塑造独立崇高之精神,探索合理文明之社会”这是我们社团的宗旨,我对他的解释就是:超越自我,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感。我们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我们的远征也是思想的远征。因为教育体制是我们接受了更多的应该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是这样?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或许你会说他本来可能是这样,但很少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存在合理吗?诚然,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社会的问题随着其发展会越来越多,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身边的人,我们完全有责任进行更多的思考,这也是我们的义务。这就是这个社团现实存在的价值性。

  自由远征学社曾记载了一种管理理念。

  以前的自由远征学社是平等的管理。在外界只有一个社长,具体任务大家一起上。因为在一个朋友圈子里,我们靠的是相互之间的信任及对社团本身的感情,而不是严格的科层制管理。从这个角度看,社团中所谓的条条框框在这里是不起作用的,因为他在这里形不成指导性的东西。

  当然,这样的管理存在其合理性——以人为本。但更多的是其效率存在问题,社团的规模性很难保证,因为权责不清晰,相互维系的纽带不牢固。所以,作为新一届负责人的我,试图寻找一种跨越朋友圈子和有组织的社团二者之间的障碍。如果用现在的思维看待过去的想法,就是试图建立一个有组织的,且人际关系和睦,通过现实的活动和整理一系列曾经存档的资料,将其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形成社团的一种文化,增强其对会员的吸引力,最后形成具有一定凝聚力的学生社团。即强调团队性建设。

  社团的负责人是每年一换,而我的梦想才刚刚开始实践。带着这份遗憾,我加入了迈康网。我想把它看作是自己曾寄托过梦想与抱负的自由远征学社,通过一步步努力来实现自己心存已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