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人以睿智,回顾历史可以有多种角度。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搜寻历史上那些以8字结尾的年份,曾经发生过哪些值得回顾的重大历史事件、出现过哪些重要历史人物。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列出如下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公元前508年,古希腊雅典建立民主政体,距今2500年。
1478年,西班牙成立宗教法庭;《乌托邦》作者托马斯·莫尔诞生,距今530 年。
1568年,《太阳城》作者托马斯·康帕内拉诞生,距今440年。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诞生,距今420年。
1598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距今410年。
1608年,国际法鼻祖格劳秀斯发表《论海洋自由》,距今400年。
1618年,德国30年宗教战争爆发,距今390年。
1628年,科学家哈维公布血液循环的发现,距今380年。
1638年,科学家伽利略发表《关于两个新科学的谈话》,距今370年。
1648年,德国宗教战争结束,距今360年。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距今360年。
1718年,苏格兰银行家约翰·劳在法国建立发行不兑换纸币的银行,距今290年。
1738年,数学家伯努里发表《测定风险新理论之解说》,距今270年。
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距今260年。
1758年,魁奈发表《经济表》第一版,距今250年。
1778年,伏尔泰、卢梭去世,距今230年。
1788年,康德发表《实践理性批判》,距今220年。
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第一版,距今210年。
1818年,马克思出生;叔本华发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距今190年。
1828年,車尔尼雪夫出生,距今180年。
1838年,法国数学家古诺发表《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距今170年。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席卷欧洲的革命;距今160年。
1878年,恩格斯发表《反杜林论》;俾斯麦颁布《反社会党人法》;距今130年。
1888年,庞巴维克发表《资本实证论》,距今120年。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党成立;戊戌变法;威克赛尔发表《利息与价格》;距今110年。
1908年,列宁发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考茨基发表《伦理与唯物史观》;托洛茨基发表《1905》《无产阶级和俄国革命》;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罗尼发表《集体主义国家的生产部》;经济学家卡尔多、加尔布雷斯出生。距今100年。
1918年,第三国际成立;德国、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斯宾格勒发表《西方的没落》;距今90年。
1938年,第四国际成立;距今70年。
1948年,以色列建国;印度甘地遇刺;哈耶克发表《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维纳发表《控制论》;距今60年。
1958年,中国大跃进;距今50年。
1968年,全球性学生造反风暴,距今40年。
1978年,中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距今30年。
历史上的×××8年——穿越历史的一瞥(二)
一
在上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从政治上看,具有最深刻历史意义的也许是三件大事: 2500年以前的公元前508年,古希腊雅典建立民主政体。360年前的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30年前的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古雅典建立的直接民主政体,虽然与今天许多国家的代议制民主政体有重大差异,但它启示人们,在国家领导人的更替选择上,除了家族世袭、前任指定、活佛转世、宫廷政变、人民革命之外,还有其它的方式。而且它有可能是一种从长期来看社会成本最低的方式。古雅典的民主体制虽然在尔后的近两千年中几乎消失殆尽,但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遗产,或者说一种文化基因,到近代又以全新的面貌一波一波地出现于越来越多的国家。今天,几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领导人,尽管可以对民主作出自己所偏爱的解释,但是都不得不公告自己主张民主,都不得不以民主为旗号来取得其统治的合法性。这,就是民主的力量。为此,我们应当感谢古希腊人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如此伟大的政治文化传统,纪念它诞辰两千五百年周年,学习和发挥古希腊的民主精神,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奠定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架构,就是经济基本民营化,政治宪政民主化,文化宽容多元化,社会法制自由化。这样一套基础架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依据情况的变化不断作出调整。纵观光荣革命以来英国360年的历史,虽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国内经历了工业革命的阵痛,贫富差距一时的扩大,二次大战中的困厄,二战以后相对的衰落;国外可耻的殖民经历,可恶的奴隶贸易;但是英国社会没有可怕的社会分裂,没有重大的社会振荡,没有严重的倒退反复,始终是缓慢然而累积地渐进发展。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与这套基础架构有着重要的相关关系。它使英国在国内保持了大致的社会和谐,在国际上维持了自己的地位和尊严。而那些拒绝这套基础架构的国家,即便也能够在一定时期取得可观的发展,但是终归难免发生重大波动。以俄国为例,从1689年彼得大帝开始追求现代化,到1989年的整整3百年中,几乎所有统治者都以现代化为诉求,但是基本上都不接受英国光荣革命所奠定的基础架构。因此,虽然也有过一时的辉煌,但结果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今天任何国家想要真正迈入现代化的行列,就或迟或早不得不接受这个基础架构,虽然难免作一点适应本国国情的微调。今天我们反思英国的光荣革命,不能再简单化地认为它不过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从而鄙视它贬低它。而是应当认真思索一下,究竟是这种妥协带来的360年的基本社会和谐渐进稳健改良好,还是其它一些国家的社会分裂革命战争大起大落好。
中国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它创建了一个超越以往任何模式的崭新的经济体制,而在于告诉人们,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可以在付出较少社会代价的条件下进行。在以往的人类历史上,社会制度的重大变迁几乎无不需要通过革命或者战争,需要社会付出重大代价。英国是通过1644年革命、克伦威尔专政、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几乎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从1776年独立战争开始,一直到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通过近一百年的时间,在付出两次战争的代价之后,才完成从一个殖民地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法国从1789年大革命开始一直到1871年,也通过近一百年时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和对内对外的战争,最终才建立起现代化的经济政治体制。德国和日本建立现代经济政治体制所付出的代价同样可观甚至可怕。德国从俾斯麦1862年执政开始通过普法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也是近一百年的时间,通过国内残酷的阶级斗争和民族压迫(俾斯麦的反社会党人法,希特勒的纳粹统治)最终才建立现代经济政治体制。日本从1869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战败,也是近一百年时间,经历了国内的阶级压迫和对外的日俄战争和对华侵略战争二次大战,才步入现代化行列。俄国从1689彼得大帝执政开始一直到1989年,用了整整三百年时间,付出了比一般国家更多的代价,才终于摸到了现代化的门坎。而且在从斯大林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是近十年的经济负增长。
中国的现代化努力,应当从110年前1898年的戊戌变法开始,经历了辛亥革命、袁氏复辟、北洋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斯大林模式、反右运动、大跃进、三年饥荒、文化大革命、等等,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价。回顾上述国内外的一系列现代化进程,就可以深深感受到,一个国家如何实现低成本的经济政治转型,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挑战。而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在付出相对较小社会成本,即没有出现革命、战争、复辟,同时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几乎全体人民生活都有或大或小改善的条件下,完成了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型。它的重大历史意义首先在于告诉人们,实现低成本社会转型是完全可能的;同时它为如何实现低成本社会转型,提供了尚待深入探讨研究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将是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取得的成就当属不易,未来的任务仍很艰巨。当下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推动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贫富差距一时扩大的不良副产品。扭转这种不良副产品的发展势头,单凭领导人的亲民意愿亲民行动是不够的。单纯的民本主义理念有可能造成民粹主义的不良政策。多元化的经济基础使得“人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统一体,而是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利益诉求的复合体。如何在利益存在差距甚至一定冲突的条件下制订充分兼顾各方利益的制度和政策,首先是如何使各方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充分表达,这就需要政治体制作出相应的改革。如何在经济体制基本顺利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政治体制低成本的现代化转型,是中国下一阶段面临的首要挑战。政治体制是一个社会生产公共物品的机制。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能够最有效地生产公共物品?如何从现有体制低成本地过渡到最有效的体制?这就是中国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时,迫切需要认真考虑和回答的两大问题。
二
从科学上看,380年前的1628年,哈维公布血液循环的发现;370年前的1638年,伽利略发表《关于两个新科学的谈话》;都是对于中世纪宗教教条的挑战,对于后人的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对于宗教教条的消解,就没有今天的宽容、多元和自由。而没有宽容、多元和自由,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重大的创新活动。看看530年前(1478年)成立宗教法庭之后西班牙的情况,就可以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如果说企业家的创新主要依赖于企业家的风险偏好、创新意识和社会对于产权的尊重和秩序的稳定;那么为企业家创新提供技术知识背景的自然科学的创新和为企业家创新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社会科学的创新,就只能依赖于社会对于各种观点看法的宽容、多元和自由。一个没有自由的社会,也可能在应用工程领域做出重大创新,但是不可能在支撑应用工程领域做出重大创新的基础科学理论方面做出意义重大的创新。苏联可以第一个把人送上太空,但是它在七十多年的历史中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几乎没有什么贡献。今天的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可持续创新的社会,就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实现宽容、多元和自由。
60年前的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标志着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认识的深入,对于后来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控制论提出的核心概念“反馈”,使人们终于摆脱了因果关系上的线性观,认识到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演化中,主因素决定论和多因素互动论都有其存在理由。同时知道了负反馈会导致稳定状态,而正反馈将导致演化过程。
三
对于哲学来讲,今年值得注意的一是220年前的1788年,康德发表《实践理性批判》。二是190年前的1818年,叔本华发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两位都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他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政治学、法学和史学来讲,今年值得注意的一是420年前的1588年,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诞生。他对于国家起源的观点至今仍然有着重大影响,“霍布斯丛林法则”已经成为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二是400年前的1608年,国际法鼻祖格劳秀斯发表《论海洋自由》,标志着国际法的开始,书中关于公有产权的观点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对经济学也有重要启示。三是260年前的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论法的精神》,为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四是90年前的1918年,斯宾格勒发表《西方的没落》,历史虽然证明他论断的错误,然而他发出的警示也许正是使他预见失误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也许是:歌功颂德,难免短命;警钟长鸣,万年常青。
四
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而言,今年值得关注的有:
400年前的1608年,国际法鼻祖格劳秀斯发表《论海洋自由》,提出了确立公有产权的前提条件和自由贸易的思想。
290年前的1718年,苏格兰银行家约翰"劳在法国建立发行不兑换纸币的银行,虽然很快以失败告终,但它预示了现代银行的一些基本制度。
270年前的1738年,数学家伯努里发表《测定风险新理论之解说》,提到了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250年去的1758年,魁奈发表《经济表》第一版,可以算是最早的宏观经济分析。 210年前的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第一版,其观点虽然屡遭非议,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可以称之为资源经济学的先驱,为可持续发展敲响警钟第一人。
170年前的1838年,法国数学家古诺发表《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堪称数理经济学精华,他分析寡头市场的古诺模型是迄今为止经济学教科书当中寿命最长的内容。
120年前的1888年,庞巴维克发表《资本实证论》,奠定了现代资本理论的基础。 110年前的1898年,威克赛尔发表《利息与价格》,开创了对于物价水平决定机制的宏观经济分析,为现代银行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00年前的1908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罗尼发表《集体主义国家的生产部》,为“市场社会主义”概念的产生作出了贡献。还有两位卓越经济学家卡尔多、加尔布雷斯诞生。
60年前的1948年,哈耶克发表《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依据,给20世纪末期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
今年更是社会主义者值得纪念和沉思的一年。
530年前的1478年,《乌托邦》作者托马斯"莫尔诞生。
440年前的1568年,《太阳城》作者托马斯"康帕内拉诞生。
190年前的1818年,马克思诞生。
160年前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30年前的1878年,恩格斯发表《反杜林论》。
110年前的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党成立。
100年前的1908年,列宁发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考茨基发表《伦理与唯物史观》;托洛茨基发表《1905》《无产阶级和俄国革命》。
90年前的1918年,第三国际成立;德国、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
70年前的1938年,第四国际成立;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50年前的1958年,中国大跃进。
如果以托马斯"莫尔1516年发表《乌托邦》作为社会主义思潮的开端,那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将近五百年的历史。如果我们不以一种狭隘宗派的眼界来看待社会主义,就会发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社会的平等。虽然不同的社会主义派别可以对平等提出不同的定义,对实现平等的途径拿出不同的方案,但是没有一个社会主义派别会否定平等作为首选的价值目标。广义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追求人类平等的思潮,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虽然作为追求人类平等的某一些具体方案的狭义的社会主义已经死亡。社会主义近五百年的思潮和实践,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莫过于就是:要永远坚持平等的价值观,同时要不断根据时势的变化而改变实现平等目标的具体方案。任何一个主张某种具体方案的社会主义派别都不要自封为科学的最终真理。因为它这套方案实施的结果很有可能导致的是新的人类不平等。以消灭三大差别为目标的共产主义运动,最终却在苏联和中国等国家产生了城乡的严重分割,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面对人类遥远的过去和漫长的未来,每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都应当谦恭地承认,在追求人类平等的艰难道路上,永远需要无止境的摸索和探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